传染病预防和控制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消毒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中的应用。学校和托幼机构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评估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1.1.3传染病监测与分析(考核项目)。.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采取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等综合措施。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要点。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Tag内容描述:<p>1、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第一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第二节 传染病的防制原则 第三节 常见传染病的防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年月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年月日起施行。,甲类传染病(2):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p><p>2、消毒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中的应用,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国伟 xmcdcxsk163.com,2010年6月2日,自古以来,人类和微生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在他们的帮助下,人们生存很健康,生活很美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用消毒灭菌的方法预防疾病,很早就已经开始。起初人们不自觉地采取多种杀灭或去除微生物的方法,例如火烧、煮沸、盐腌、日晒等;到 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人们自觉地有针对性地运用消毒灭菌方法预防疾病,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为消毒在卫生防病中应用。</p><p>3、学校和托幼机构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1,目前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 1、甲类传染病:2种,即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3、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p><p>4、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一、预防和控制策略: 1 预防为主 2 发挥卫生防疫机构的作用 3 发展三级预防保健网 4 因时因地制宜,反复斗争 5 建立疾病监测系统,加强地区、国际合作,二、预防措施和办法: 1 改善卫生条件 2 健康教育 3 免疫预防 4 国境卫生检疫,三、控制 (一)疫情管理 1 疫情报告 报告种类:3类36种。 责任报告人及报告时限: 2 疫情报告工作的考核 报告制度是否健全,上报是否及时。 漏报率、漏诊率。,(二)防疫措施 1 对传染源的措施: (1)病人:“五早” 甲类(强制管理):强制隔离; 乙类(严格管理):住院或家中隔离;。</p><p>5、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评估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2,疾控机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3,基本职责和考核项目指标,4,1.1.3传染病监测与分析(考核项目),工作内容 1.1.3.1传染病监测点的规划和设置 1.1.3.2传染病综合监测的组织、开展与指导 1.1.3.3开展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预测预报和提供预警信息 1.1.3.4传染病监测工作的评价 考核指标 1.1.3传染病监测完成率,5,1.1.4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考核项目),工作内容 1.1.4.1常规传染病疫情的调查 1.1.4.2重大(点)传染病、灾后传染病和暴发 疫情调查 1.1.4.3不明原因疾病的调查 考核指标 1.1.4暴发疫。</p><p>6、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采取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等综合措施,督促家长按儿童年龄及季节完成防疫部门规定的免疫接种。 二、控制传染源: 1、根据传染病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对病人及早做出正确诊断和及。</p><p>7、1,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要点,2018年11月,2020/6/30,第一部分 传染病的基本知识,2020/6/30,2,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2004年国家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法定乙类传染病,法定管理传染病从原来的35种增加到37种。 2008年5月4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法定丙类传染病。 2009年4月30日 将甲型H1N。</p><p>8、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重庆玛丽医院,传染病防治的现实,世界上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仅天花一种 某些传染病只是病人数大为减少,但远未达到消灭的标准如鼠疫、脊髓灰质炎等 传统传染病还在威胁人类 新的传染病则不断地涌现,一、目前传染病的流行形势,1、全球 -人类早期 传染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 (抗菌素的发明之前) -20世纪末 传染病死因构成比由19世纪的50%-60%下降至10%以下,2、我国。</p><p>9、学校及托幼机构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行病和地方病控制科 二九年十月七日,传染病概述 学校及托幼机构冬春季常见传染病简介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要点,内容,传染病概述,第一部分,传染病定义,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三环节,传染源 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p><p>10、1,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要点,2018年11月,第一部分 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2004年国家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法定乙类传染病,法定管理传染病从原来的35种增加到37种。 2008年5月4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法定丙类传染病。 2009年4月30日 将甲型H1N1流感列入法定乙类传染病。 2013年10月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