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科版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2.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1.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1.激发学生对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初二物理教科版Tag内容描述:<p>1、活动:降落伞比赛 探究问题: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 与什么因 素有关? 进行猜想 : 1.可能与降落伞的伞绳长有关 2.可能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 3.可能与降落伞的面积有关 4.可能与降落伞开始下落高度有关 5.可能与降落伞的总重量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选择器材、仪器:不同伞绳长、不同面积 、不同形状、不同总质量的降落伞;米尺、 秒表、天平 2.操作步骤: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多次实验, 每次只改变一个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 因素,保持其它的因素不变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用刻度尺测出长分别为1m、 1m、 1m、 1m、 1.5m、 1.5。</p><p>2、1.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2.认识温度的概念、测量工具和单位等。二、过程与方法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温度的概念,能说出常见的温度值。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通过学习活动,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二、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活动,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深不见底的井中,水温常年基本不变,冬天和夏天差不多,但不发人用手去触摸刚刚打上来的井水时,感觉却大不相。</p><p>3、2.光的反射定律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认识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 2.通过“小制作”和“我的设计”,学习控制光束方向。通过对比观察,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p><p>4、7.通过透镜看世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结构和基本作用。教学过程情景导入400多年前,荷兰的詹。</p><p>5、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2.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折纸,感悟虚像的形成原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通过对桂林山水的图片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2.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利用平面镜。</p><p>6、教科版2019 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 II 卷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 单选题 共15题 共30分 1 2分 根据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 密度为已知 的原理 小丽采用了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 在水泥篮球场上 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 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 如图所示 接着她测出了下列的物理量 积雪的厚度 脚印的面积 脚印的深度 冰的厚度 其中能估测出积雪的密度的一组物理量是 A B 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