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美国企图建立。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引导学生阅读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史料和时政热点材料。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第13课 罗斯福新政。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Tag内容描述:<p>1、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通过美国空袭南联盟、发动伊拉克战争,认识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阅读“9.11”事件、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等史料和热点时政,围绕多极化趋势下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评价时政热点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美国、欧盟、日本、俄国综合国力和战略目标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将教材“美国。</p><p>2、第六单元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联合国建立背景、结构设置、安全理事会的责任和维和部队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出现;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宗旨和作用;引导学生阅读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史料和时政热点材料,了解这两大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认识联合国机构的宗旨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联系当今社会挑战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权威的事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围绕联合国地位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公平原则”,对绕过联合国对其他国家动武行为和贸易战等热点展。</p><p>3、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解;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p><p>4、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理解和概述能力;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与材料,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思考: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p><p>5、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闪电战就是将奇袭、快袭集中于一起,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之下丧失士气,从而立即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曾经用此战术袭击了()波兰苏联珍珠港中国A.B.C.D.2.1941年12月,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说:“现在,日本人帮助我们摆脱了进退两难的困境。辩论已经结束。我们的夏威夷基地遭到卑鄙无耻的突然袭击,美国人的思想障碍解除了。”这说明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是()A.美国遭受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B.日本偷袭珍珠港C.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起来D.德、日、意法西斯结盟3.。</p><p>6、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探讨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p><p>7、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壮大表现(1)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2)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2.存在问题:苏联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斯大林还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知识点2苏联的发展与改革3.赫鲁晓夫改革概况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p><p>8、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探讨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p><p>9、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为与美国的经济援欧计划相抗衡,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援助和与它们的贸易联系,成立了()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华沙条约组织C.经济互助委员会D.欧洲联盟2.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相似之处有()改革都以失败告终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使苏联中央集权得以加强A.B.C.D.3.20世纪80年代后期,波兰、民主德国、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因自身积重难返的政治经济困难,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相继发生剧变,新政权争先恐后向西。</p><p>10、第13课罗斯福新政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反映美国历史的著作光荣与梦想描述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时期的民生状况,文中写道:“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当时可能发生在普通工人身上的事情有()失业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工资大幅度提升A.B.C.D.2.经济大危机期间,垄断资本家为维持利润而采取的手段是()A.降价抛售B.销毁商品C.囤积商品D.运销海外3.仔细观察下图,导致图中美国最高失业率出现的原因是()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A.世界大战B.国内分裂C.自然灾害D.经济大危机4.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在总统就职演说中,他鼓励美国人。</p><p>11、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正式成立于()A.1945年4月B.1945年6月C.1945年10月D.1946年1月2.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的联合国机构是()A.联合国大会B.联合国安全理事会C.世界贸易组织D.联合国秘书处3.构建和谐世界离不开联合国,联合国的成立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70多年来,联合国在下列哪些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维护世界和平彻底消除国家之间的矛盾促进共同发展解决贸易争端A.B.C.D.4.“跳出国界,走向。</p><p>12、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是()A.电子计算机的发明B.计算机网络的建立C.互联网的普及D.数据库的建立2.QQ与微信成为当今中国社会重要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平台,这主要得益于()A.蒸汽时代的到来B.电气时代的到来C.网络技术的发展D.报刊事业的发展3.互联网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在这张网里,你可以发布信息、阅读新闻报道、寻医问药,甚至在线购物、网上股票交易等。这说明互联网()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A.B.C.D.4.英国。</p><p>13、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1999年,北约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打出手,发动了代号“盟军行动”的持续性大规模空袭。这表明()A.世界局势呈现多极化趋势B.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威胁着人类和平C.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步入全盛时期D.世界需要建立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新秩序2.小马同学阅读了科索沃战争启示录一书后,对科索沃战争被称为“非接触性战争”的原因还没有搞清楚。请你从下列叙述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以帮助他理解上述概念()A.国际社会没有介入B.南联盟对科索沃实施大规模空袭C.美国与科索沃不接壤。</p><p>14、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国际会议中召开于1955年的是()A.万隆会议B.雅尔塔会议C.巴黎和会D.慕尼黑会议2.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成立了埃及共和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独立。其中,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该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A.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B.中东地区矛盾错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