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六单元
1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1 1.(2016&#183。荆州)金刚石、石墨、C60的化学性质相似。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这是因为单质碳具有 ( )A.可燃性 B.还原性 C.在常温下。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Tag内容描述:<p>1、1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1 1(2016荆州)金刚石、石墨、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相差甚远,这是因为(D)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构成它们的原子种类不同 D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 2(2015十堰)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描述错误的是(C) A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性,常用于工业制糖时脱色 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似 D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3 3(2016十堰)能源、资料、环境等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 (2。</p><p>2、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知识点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无色透明的固体,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2、石墨:深灰色固体,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用于制铅笔芯、润滑剂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3、C60 中的60是指: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4、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表现在脱色、除异味、吸附毒气等方面),焦炭用于冶铁。二、单质碳的。</p><p>3、专业资料为你而备2011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1(2011.娄底市)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单质碳具有 ( )A可燃性 B还原性 C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D吸附性2.(2011.重庆市)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可以将CuO 中的Cu 置换出来 B. 在一定条件下CO2 能够转变成COC. CO2 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D.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3.(2011烟台市)“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p><p>4、实验活动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竞赛辅导题一、选择题1.如下图所示:若关闭阀打开I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I阀打开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浓H2SO4 浓NaOH溶液 饱和NaCl溶液A.只有B.只有。</p><p>5、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点汇总:1. 碳的几种单质:(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4)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5)问题:为什么同样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差别那么大?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p><p>6、四年制初四化学第六单元(盐)形成性检测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Na=23 C=12 K=39 Cl=35.5 N=14P=31 Ca=40 Mg=24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中题号12345678910得分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物质中,能够潮解的是A、Na2CO310H2O B、CaCl2 C、BaSO4 D、NaCl2、呈白色的固体是A、CuSO45H2O B、CuO C、CuSO4 D、Fe(OH)33、胆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60 B、178。</p><p>7、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8分)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大理石 B水 C空气 D木炭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用活性炭净化水 B干冰能灭火C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3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4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种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对瓶中气体判断错误的是( )A一定是CO2 B一定不是O2C可能是CO2 D可能是氮气5、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 ( )A、人金刚石用做钻探机的钻头。</p><p>8、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Cl 35.5Ca 40一、单项选择(每小题4分,共32分)1.要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下列实验装置中的()A.B.C.D.2.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常用的方法是()A.煅烧石灰石B.点燃木炭C.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D.碳酸分解3.下列过程中,只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使石蕊溶液变红C.二氧化碳灭火D.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下列关于CO和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O和CO2均具有可燃性B.CO和CO2均能与H2O反应C.CO和CO2的密度均。</p><p>9、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复习资料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H代表Hard,坚硬的;B代表Black,黑的。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p><p>10、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p><p>11、碳和碳的氧化物(一)金刚石、石墨、C60碳的单质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的固体,是天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用途:制造钻石,用来切割玻璃、大理石、金属等。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麟片状固体,质软、滑腻用途:有较好的导电性能,所以可以用石墨作电极 ;制铅笔芯(铅笔里的是石墨,不是铅!)木炭、活性炭黑色固体(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用途:具有吸附能力,因此用作净化水、空气,脱色剂C60足球状结构用途:广泛应用于超导、催化、材料、医学等领域。知识拓展:金刚石和石墨的熔点非常高,金刚石的熔点是3823K,石墨的熔点。</p><p>12、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2. 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取装置的原则,并能灵活运用。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p><p>13、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6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一)、 自主学习1、选择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填空,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2)、能用于灭火的是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3)、能使人中毒的是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 ,释放的是 ;5)、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能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能使灼热的氧化铜还原成铜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p><p>14、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6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 1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驱散了炎炎。</p><p>15、,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第一轮,6 碳和碳的氧化物,人教版,人教版,考点1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1金刚石:是____________的正八面体的固体,是天然存在的________的物质,常用作裁玻璃的________,可作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 2石墨:是________________的细磷片状的固体,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用于制成干电池上的________________; 质软而滑腻,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