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知识点汇总
宇宙 物质 分子 原子 中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单位。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1、 一切物质都是有分子或原子构成。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初三物理知识点汇总Tag内容描述:<p>1、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2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第二、 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3。</p><p>2、第十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质子原子核宇宙 物质 分子 原子 中子核外电子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单位:千克(kg) 常用:克(g)、毫克 (mg)、吨(t)3、单位的换算关系: 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4、测量工具:天平 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5、天平的使用方法(1)天平的调节: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2)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 3)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2)天平的使用:4)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5)把被测物体。</p><p>3、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管口出现小水滴,石灰。</p><p>4、2010年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九年级部分)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梳理:1.物质的结构(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3)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运动。(4)量度宇宙的大小通常用光年,量度原子的大小通常用纳米。2.质量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kg,测量质量通常用天平。3.密度 (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p><p>5、内能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 来度量。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1)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间存在间隙 。B、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2)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3)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3分子间同时存在 引力和 斥力。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p><p>6、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带电体=本质:电荷的转移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种类电荷 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性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排斥检验: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电量:q 单位:库伦 简称:库 符号:C元电荷:最小电荷:e=1.610C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电源:提供电能开关:控制电路通断作用 用电器:消耗电能导线:传输电能的路径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两种材料绝缘体:橡。</p><p>7、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一、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摩擦起电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3、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实质:物。</p><p>8、初三上册物理(人教版)知识总结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p><p>9、十三、十四章 内能、内能的利用1、 一切物质都是有分子或原子构成,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2、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 分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例如:很难将一根铁丝拉断,也很难将其压扁)4、 内能: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 和 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