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
比例尺有几种表示形式呢。2、初步了解地图的种类及地形图的应用。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2、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Tag内容描述:<p>1、有山不见石和崖, 有地不见土和沙。 江河湖海不通船, 外出旅行全靠它。 (打一地理教学用具),猜谜语,地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上地图呢?,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请在台湾地图上指出地图的三要素,找出地图三要素 ?,方向,图例,比例尺,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 的程度。,公 式:,比例尺有几种表示形式呢?,表示形式,线段式:,数字式: 1:100,文字式:,0,1米,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 1米,2.图上距离1厘米,比例尺1:200000,实际距离=,2千米,1.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500米,比例尺=,=,1:50000,沙场练兵,7.3厘米,算。</p><p>2、地 图5第二课时 地形图的判读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目的1、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初步学会在地形剖面图上判势起伏状况读地2、初步了解地图的种类及地形图的应用3、学生通过活动,发展了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4、学生通过参与地形图判读的课堂活动,初步具备判读等高线图的能力,发展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在等高线上识别地形种类教具准备自制模型、投影片、各种等高线地形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p><p>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较简单的天气形势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大气的重要性。2、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理解平均气温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3、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明某地气温日变化、月变化与年变化的规律。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5、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加强与他人合作、共同。</p><p>4、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情感目标: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p><p>5、大洲和大洋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记住海陆面积。通过阅读教材配备的各种地图特别是“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通过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p><p>6、大 洲 和 大 洋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舨)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p><p>7、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活动题答案 6.1位置和范围 【雄踞东方的大洲】P3活动: 1、北美洲主要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2、北美洲经度位置在170W20W之间,北部约达81N,南部达10N。 3、北美洲西北隔白令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