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鉴赏
了解诗歌中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1、对诗句的理解、鉴赏 2、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3、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4、品析诗歌的凝练的语言 赏析要做到三点。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一。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赏析诗歌语言。
初中诗歌鉴赏Tag内容描述:<p>1、诗 词 鉴 赏 复习指要: 一、反复吟诵、联想,了解诗歌中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品味诗人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准确理解诗歌的含义; 三、感受诗歌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及凝练性、音乐性。 常见的考点: 1、对诗句的理解、鉴赏 2、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3、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4、品析诗歌的凝练的语言 赏析要做到三点: 1、抓关键词语,分析诗词语言的凝练、形象 2、巧妙添加语言,领悟各语句的具体含义 3、抓关键语句,总体把握、理解诗词的写作内容及表达的感情。尤其需要注意 的是,诗词语言简洁、含蓄。</p><p>2、初二语文专项讲义诗歌赏析春望1、杜甫诗有诗史之称,本诗折射出怎样的历史事件?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安史之乱。表现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深”很有表现力,请你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答:用词凝练。“破“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残垣断壁的惨相,使人怵目惊心;”“深”画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人烟稀少的冷寂荒芜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3、结合“感时化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答:运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4、花鸟本是娱人之。</p><p>3、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一,目标: 1、弄清中考要求,阐释考点 2、探究热点,突破难点,2010年中考古诗词举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79 题。(5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2 分) 8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 分)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9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2 分) 答: 。,河北,刘。</p><p>4、古诗鉴赏专题一、考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考点阐释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等修辞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p><p>5、古诗词鉴赏,客观题解题方法: 看是否曲解原意,以偏概全,张冠李戴。 如: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说成静态,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等。 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如: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看是否无中生有。 一些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可能找不到佐证材料。,主观题解题方法: 从关键词语上着手,比如动词、色彩词等。 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从作品、。</p><p>6、精品文档 初中诗歌鉴赏指导与阅读 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 解答诗词鉴赏题 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次是理解其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一 了解诗歌思想感情常见的类型 熟悉诗歌类型 按照诗。</p><p>7、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中考要求 鉴赏诗歌的语言 形象和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目标 1 弄清中考要求 阐释考点2 鉴赏用词之妙 思想情感 表达技巧3 分类别鉴赏 送别诗 写景诗 咏史诗 咏物诗4 解题指导 三懂 中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特点 一 古典诗歌中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 具有经典 规范的特点 考查的形式主要是客观题 二 中考试题均是近体诗 一般指的是在唐代创格定型的。</p><p>8、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中考要求 鉴赏诗歌的语言 形象和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目标 1 弄清中考要求 阐释考点2 鉴赏用词之妙 思想情感 表达技巧3 分类别鉴赏 送别诗 写景诗 咏史诗 咏物诗4 解题指导 三懂 中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特点 一 古典诗歌中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 具有经典 规范的特点 考查的形式主要是客观题 二 中考试题均是近体诗 一般指的是在唐代创格定型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