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单筋矩形截面

第三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 时。可得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为。第四节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计算。正截面承载力基本公式建立的方法。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单筋矩形截面Tag内容描述:<p>1、钢钢筋筋和和混混凝凝土土指指标标混混凝凝土土强强度度及及弹弹性性模模量量 C3 30 0C?(20,25,30,35,40,45,50,55) 混凝土等级强度类型C20 fcfc1 14 4. .3 3(N/mm2) 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fckfcN/mm29.6 ftft1 1. .4 43 3(N/mm2) 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ftftN/mm21.1 EcEc3 30 00 00 00 0(N/mm2) 混凝土弹性模量 EcEcN/mm225500 HRB3 33 35 5HRB(235,335,400) 纵筋强度等级强度类型HPB235 fyfy3 30 00 0(N/mm2) 纵筋抗拉压强度设计值 fyfyN/mm2210 EsEs2 20 00 00 00 00 0(N/mm2)EsN/mm2 210000 11 1. .0 00 01.0b,则说明纵筋超筋,需要减。</p><p>2、第三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志华,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已解决,?,:一裂即坏, 破坏具有突然性,: 始于受拉钢筋屈服,止 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 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 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 时,受拉钢筋未屈服, 破坏具有突然性,受力性能,知识回顾:,基本公式,知识回顾:,理论分析,fcd,防止超筋脆性破坏,适用条件,防止少筋脆性破坏,表征受压区混凝土的弹塑性性质,基本公式,理论分析,截面抵抗矩系数,知识回顾:,(1) 截面设计的概念,(2) 截面设计的步骤,(1) 截面复核的概念做什么。</p><p>3、第三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一、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基本公式 按下图所示的计算应力图形,根据力和力矩平衡条件,可得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为,第四节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38,第三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式中 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b 截面宽度; x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1 系数,取值同前所述; y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As 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ho 截面有效高度; Mu 截面破坏时的极限弯矩; M 作用在截面上的弯矩设计值。,防止超筋脆性破坏: 防止少筋脆性破坏:,单筋矩。</p><p>4、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计算,掌握公路桥梁工程中单筋矩形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目 的 与 要 求,授课内容摘要,1 导入知识 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 3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3.1 计算公式 3.2 计算公式使用条件 4 计算方法 4.1 截面选择(设计) 4.2 截面复核,基本假定,正截面承载力基本公式建立的方法,1 前导知识,理论上的精确性,工程应用的近似性 基本公式要便于工程技术人员的应用:简化的形式 不影响工程应用精度,为什么引入基本假定?,以IIIa阶段作为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依据,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l)上图为。</p><p>5、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4.4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1 基本计算公式,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4.4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2 适用条件,防止发生超筋破坏,防止发生少筋破坏,单筋矩形截面计算框图,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4.4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3 截面复核,(1)当 且 时,用基本公式直接计算 ;,(2)当 时,说明是超筋梁,取 , ;,(3)当 时,说明是少筋梁,分别按素混凝土构件和钢筋 混凝土构件计算 ,取小值。,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4.4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4 截面设计,已知: 、 、 、 。</p>
【单筋矩形截面】相关PPT文档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正截面设计.ppt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ppt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ppt
混凝土单筋矩形截面计算.ppt
【单筋矩形截面】相关其他文档
抗弯 矩形截面承载力计算表格(单筋) .xls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