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学习总结
学案31 单元学习总结 1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内容和侧重点的变化 1 建国初期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因为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拒绝承认新中国 并对中国实行。
单元学习总结Tag内容描述:<p>1、主题单元设计学习心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主题单元设计,平时我们经常写教学设计,可是写主题单元设计还是第一回。在贾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主题单元模板的设计,首先确定主题;描述主题单元的多样目标;分析主题单元涉及的教学内容以及对应的课程标准;设计主题单元可包含的学习结果以及学习任务;根据学习结果及学习任务设计学习过程;设计不同的学习过程所适合的评价方式;为主题单元设计和创建资源等问题。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主题单元设计可以帮助我清晰地归纳、解析主题单元教学的学习内容和教学内容。它可以: 1帮助我指。</p><p>2、学案31单元学习总结1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内容和侧重点的变化(1)建国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因为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在两大阵营之中,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展与亚、非、拉。</p><p>3、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单元学习总结一、梭伦改革的条件、特点、影响和启示条件客观条件:贵族的专横和压榨,导致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的动荡阻碍了雅典经济的发展。周围城邦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沉重地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这就使改革成为唯一的出路主观条件:梭伦丰富的人生阅历、充足的知识储备、高远的理想抱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睿智的斗争策略、善于抓住机遇的敏锐洞察力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勇气等特点中庸原则影响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个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p><p>4、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单元学习总结一、宗教改革的必然性中世纪天主教会是西欧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也是封建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有力工具。14、15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逐渐衰落,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产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和适应本阶级需要的世俗化的文化体系,而教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阻碍国家的统一,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成为宗教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搜刮以及对社会进步人士、异教徒的迫害,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天主教会已经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一场针对天主。</p><p>5、第三章 传感器章末总结传感器一、常见敏感元件的特点及应用1光敏电阻:光敏电阻的阻值与所受光照的强度有关,光照增强阻值减小,光照减弱阻值增大2金属热电阻:金属热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热敏电阻:热敏电阻有正温度系数和负温度系数两种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4霍尔元件能够把磁感应强度这个磁学量转换成电压这个电学量例1如图1所示是一火警报警器的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R2为用半导体负温度系数热敏材料制成的传感器,电流表为值班室的显示器,a、b之间接报警。</p><p>6、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单元学习总结一、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及对两次改革成败的认识1相同点(1)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2)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4)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5)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2不同点(1)背景: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2)根本目的: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3)性质:商鞅变法。</p><p>7、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单元学习总结一、梭伦改革的条件、特点、影响和启示条件客观条件:贵族的专横和压榨,导致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的动荡阻碍了雅典经济的发展。周围城邦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沉重地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这就使改革成为唯一的出路主观条件:梭伦丰富的人生阅历、充足的知识储备、高远的理想抱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睿智的斗争策略、善于抓住机遇的敏锐洞察力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勇气等特点中庸原则影响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个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p><p>8、第二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总结(二)一、孝文帝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表现1.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改革土地制度,颁布均田令,将政府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一定程度上使农民获得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推动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调整产品分配形式,即改革赋税制度,实行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这一制度的建立改变了原先赋税征收上的混乱现象,使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原来受庇于豪强的农民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这样,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国家的租调收入大为。</p><p>9、第三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总结(三)一、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比较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不同点中心内容整顿吏治富国(理财)改革程度局部改革经济、军事、教育全面改革相同点目的解决社会危机(直接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根本目的)性质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特点在当时皇帝支持下自上而下进行的,有曲折性、复杂性结果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二、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中的土地政策1.商鞅变法制定了“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等措施,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p><p>10、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总结(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国的目的1德国:实现世界霸权,企图建立“中欧帝国”,还要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2法国:希望报普法战争中的一箭之仇,恢复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3奥匈帝国: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其附属国。4英国: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土耳其帝国。5俄国: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6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7意大利。</p><p>1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学习总结,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 横向纵向竖向,一、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 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 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 4.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典例1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p><p>12、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方面的主要活动理论研究革命实践马克思(1)系统学习哲学,使自己转变为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2)与恩格斯合作神圣家族,批判唯心主义,赞扬唯物主义(3)与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历史唯物主义(4)研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写成资本论(1)1847年,把“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同盟拟定纲领,发表共产党宣言(2)参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创办新莱茵报(3)创建和领导第一。</p><p>13、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单元学习总结一、梭伦改革的条件、特点、影响和启示条件客观条件:贵族的专横和压榨,导致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的动荡阻碍了雅典经济的发展。周围城邦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沉重地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这就使改革成为唯一的出路主观条件:梭伦丰富的人生阅历、充足的知识储备、高远的理想抱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睿智的斗争策略、善于抓住机遇的敏锐洞察力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勇气等特点中庸原则影响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个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p><p>14、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总结(三)一、北魏民族大融合的原因、表现和实质1原因(1)各民族的杂居,极大地加强了各族人民的交往和接触。(2)各民族人民联合反对统治者的斗争,推动了民族融合。(3)内迁各族的统治者中,有不少崇尚中原文化,大力提倡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对民族融合起到了推动作用。2表现(1)从少数民族来看,不仅在生产方式上,还在生活方式上都趋向于汉化,甚至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特征。(2)对于汉族来说,吸取了新鲜血液,加速了发展,丰富了经济文化生活,推动了中华民族这一共同体的发展壮大。3实质(1)从经济角度讲,是少数民。</p><p>15、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单元总结一、克伦威尔、华盛顿与拿破仑的比较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革命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法国大革命贡献赢得内战胜利;推动立宪;巩固革命成果领导独立战争;建立共和国;从行动上捍卫民主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对外来干涉局限入侵爱尔兰、苏格兰;后期实行独裁统治对种植园奴隶主的妥协;保留黑人奴隶制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治;后期发动侵略战争影响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美国除外),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二、克伦威尔与拿破仑。</p><p>16、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学习总结苏联(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19171927年(1)主题: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2)措施: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使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是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实行间接过渡。(4)结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争需要,但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找到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随着形势发展被逐步放弃。2斯大林执政时期(1)主题: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2)措施:“斯。</p><p>17、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学习总结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阶段时间主要战役或事件影响爆发1914年7月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施里芬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国对德宣战,俄国退出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同盟国相继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二、一战的影响和后果1政治和国际关系格局方面(1)大战导致欧洲地位下降,使德意志、沙皇俄国、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毁灭,英法实力进一步削弱,美国和日本崛起。</p><p>18、学案5单元学习总结一、一战的原因1随着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由于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同盟国、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两大集团的扩军备战,使世界大战日益临近。3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二、一战的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交战的双方来说,都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三、一战的经过11914年7月战争爆发。战争的重心在西线,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没有得逞,它被迫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21915年,战争的重。</p><p>19、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单元学习总结一、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与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关系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建立,反过来,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建立又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1)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工商业的发展又形成了雅典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推动了梭伦改革的进程。(2)梭伦改革制定了有利于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措施。而债务奴隶制的废除促使雅典走上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推动了工商。</p><p>20、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学习总结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阶段历史背景表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城市变化尤其明显中华民国成立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人们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