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的探索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5讲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道路的探索Tag内容描述:<p>1、第2课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的 探 索 列宁同志 斯大林同志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比较 时间性质结果 二月 革命 十月 革命 1917. 3 1917. 11 推翻沙 皇专制 统治 推翻资产 阶级临时 政府 资产阶 级民主 革命 社会主 义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 统治,两个政权 并存 推翻资产阶级临 时政府,建立社会 主义国家 革命任务 情景探究: 情景描绘: 苏俄内战时期,一位瘦弱的老 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产的农 产品,类似于“摆地摊”。 你觉得这是真的吗 ?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不可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 止自由贸易,且农民余粮必须 上缴。。</p><p>2、课标要求: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专题三 中国社会。</p><p>3、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总结提升(四)一、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变革1第一次: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56年。(1)内容: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2)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急于实现公有化。(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曾起到积极作用,并取得一定成就,但它的弊端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2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内容: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p><p>4、第25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土地改革;合理调整工商业;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结果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意义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一五”计划的完成(19531957年)(1)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p><p>5、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学习总结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经济体制经历的三次重大转变1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缺乏经济建设经验。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加快工业化建设曾起到过积极的。</p><p>6、对这些你相信吗?,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6),结所学并快速浏览教材第一自然段回答: 1、在李国庆7岁那年我国召开了一个什么会议? 2、李国庆的爸爸为何说:“这次会议开的好”? (提示:结合该会议的内容:当时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解答。) 此会议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中共八大绘蓝图 因为我与新中国同年诞生,所以做党员的父亲为我起名叫李国庆。在我7岁那年,作为党员的爸爸去北京参加了一个会议,回来时说:“这个会议开得好,为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描绘出了宏伟蓝图。”,激情燃烧的岁月,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内的。</p><p>7、欢迎大家来到历史课堂,新江口镇第一初级中学 胡卫国,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 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啊!我们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已主宰 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 承前启后的领路人 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啊!。</p><p>8、课时作业(三十八)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作业时间:月日1上映于1939年的苏联著名影片列宁在1918中有一句经典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这一台词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A反法西斯战争艰苦卓绝B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C新生苏俄政权面临困境D农业集体化运动初见成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是在1941年以后,故A项错误;苏联是在1922年建立的,故B项错误;1918年苏俄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物资供应极为困难,故C项正确;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的,故D项错误。</p><p>9、一战灾难,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同时并存,十月革命,复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课,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实行了什么政策?,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说一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