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主要 成分 次要 成分 水 汽 固体杂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大气组成主 要 作 用 干 洁 空 气 O3 N2 O2 CO2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1、将下面几种成分的代号填入表中。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
大气的垂直分层Tag内容描述:<p>1、看图说话: 1、对流层和 平流层大气 的温度变化 与海拔的关 系? 2、平流层大 气利于高空 飞行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 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 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 13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3、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p><p>2、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主要 成分 次要 成分 水 汽 固体杂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大气组成主 要 作 用 干 洁 空 气 O3 N2 O2 CO2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1、将下面几种成分的代号填入表中,与 其作用进行正确的搭配: A、二氧化碳 B、水汽 C、臭氧 D、氮 E、氧 F、尘埃 构成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水汽凝结时,可作凝结核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吸收长波辐射,成云。</p><p>3、高中地理说课稿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说课稿 新干二中 何书婷各位领导和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本课适合于我校或重点中学高一年学生,一般中学高一年学生对知识扩展部分可以不讲.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等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加以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前奏和基础,它与后面的大气热力状况,大气运动以及许多天气,气候气象知识都有直接联系,如: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人类活动对。</p><p>4、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目的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知道大气的结构,掌握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2.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3.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重点、难点1.重点:大气主要成分的环境意义;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人类活动与各层大气的关系2.难点: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是讲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第一。</p><p>5、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大气的受热过程1、 考纲解读1、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2、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3、 逆温以及逆温的影响和类型2、 教学重点、难点1、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2、 大气的受热过程3、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4、 教学过程这一节课的内容是我们进行后面学习的基础也是大气环境的最基本的内容,所以我们还是以识记为主。对于1207、1208班的学生而言大气的受热过程不是很能理解,所以要加强图以及原理的理解和识记。对于这一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1、 大气组成大气组成是最基本的内容,通过一个表格一起归纳帮。</p><p>6、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太白中学 孙宗明,考纲点击: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各层的主要特征及对人类的影响 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3掌握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并运用原理指导生产、生活 命题趋势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大气的水平运动及其在生产、生活的应用是高考的重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组成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结 构和主要特征;了解太阳辐射及能量的转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教师的点拨建构知识框架突破难点。</p><p>7、第七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识记基础梳理1大气的垂直分层垂直分层气温变化与人类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1)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低纬度为1718 km,中纬度为1012 km,高纬度为89 km;(2)平流层的2227 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大气的受热过程。</p><p>8、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主要 成分,次要 成分,水 汽,固体杂质,占78%,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占21%,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干 洁 空 气,O3,N,O,CO2,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各成分的作用,1、将下面几种成分的代号填入表中,与其作用进行正确的搭配:,A、二氧化碳 B、水汽 C、臭氧,D、氮 E、氧 F、尘埃,D,F,A,B,E,C,2、有关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p><p>9、江南中学高三地理组 2007.10,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地球大气的作用:,提供氧气 调节“体温” 成云致雨 保护地面 雕塑地表,A 78%,B21%,其他气体1% 氩、CO2、O3,干洁空气组成图,干洁空气 N2(78) O2(21) CO2 O3,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维持人类和生物的生命活动,光合作用和保温作用,吸收紫外线,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主要 成分,次要 成分,水 汽,固体杂质,生物体的基本成分,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相变形成云雨雪雾霜;对地面。</p><p>10、自然地理复习课件,大气的垂直分层 与热力况,第1课时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主要 成分,次要 成分,水 汽,固体杂质,生物体的基本成分,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干 洁 空 气,O3,N2,O2,CO2,大气各成分的作用,1、将下面几种成分的代号填入表中,与其作用进行正确的搭配:,A、二氧化碳 B、水汽 C、臭氧,D、氮 E、氧 F、尘埃,D,F,A,B,E,C,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如何理解大气对人类的作用?人类活动如何影响。</p><p>11、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 和大气运动,四大基础,四个 考点,等压线图的判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内容导航,思维导图,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水平运动,气温空间的分布和时间变化,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热力环流的形成与等压面判读,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一项技能,电离,无线,电短波,增高,紫外线,水平,高空飞行,递减,0.6,地面,对流,复杂多变,最密切,散射,对流层,高层大气,增温,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短,小,大,微弱,强,纬度,下垫面,少,弱,太 阳 辐 射,地 面 吸 收,CO2、H2O,CO2等,大气的受热过程,O3,大气上界,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地区分布。</p><p>12、课时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学习目标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一、大气的组成1干洁空气(1)氮:含量最多,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2)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3)二氧化碳(4)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水汽和杂质(1)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2)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3。</p><p>13、课时作业 9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选择题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13题。1人造天体在升空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A减增 B增减C减增减增 D增减增减2人类排放的氟氯烃,会破坏图中哪层中的臭氧()A层 B层C层 D层以上大气层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反射作用最强,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A层 B层C层 D层解析:第1题,结合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可知,先减再增,再减再增。第2题,人类排放的氟氯烃,能破坏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图中层即为平流层。第3题,对太阳辐射起反射作用的主要。</p><p>14、2019最新】精选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系列优质讲练:第七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019最新】精选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系列优质讲练:第七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点。</p><p>15、存在若干电离层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随高度增加先后 高层大气 大气平稳 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 随高度升高而 平流层 大气下热上冷 空气上升 对流现象显著 与人类最密切 随高度升高而 对流层 与人类关系 气温变化。</p><p>16、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 选择题 每小题4分 共44分 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 回答1 4题 1 图中的序号代表大气的逆辐射的是 A B C D 2 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较气温低的原因是 A 变小 B 变小 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