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一 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1 大气压的特点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 减小 同一高度的不同地区气压相同吗 阴雨 气温 17 22 气压 950百帕 气压 960百帕 气温 16 20 小雨 气压 1015百帕 气温 15 27 比较 1。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Tag内容描述:<p>1、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在马德 堡市表演了一个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表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一、大气压的存在 大气层:地球表面的空气层叫大气层. 大气压:大气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我们称 它为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由于大气受到重力作用; 而且大气有流动性. 证实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长-奥托.格里克设计) 大气压的方向:向各个方向总是垂直物体表面. 用“大气压”解释有关实验和现象 棉花点燃 瓶内氧气减少瓶。</p><p>2、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 教学目的1. 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2. 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3. 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由托里拆利实验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斯卡,它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一切强压强。(二)教具演示用:玻璃杯、硬纸片、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p><p>3、第十章神奇的压强10.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1.历史上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2.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叫实验3.一个标准大气压约等于cmHg柱mmHg柱Pa4.如图10.31所示,将杯子里装满水,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过来,放手后,杯子里的水,该实验说明5.宋朝著名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700 m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因为山上的泉水太冷,故有“万古冰雪之汁”造成之说实际上,这是由于高山上的较低,导致水的沸点的缘故6.医生为病人打针前,先把针管里的活塞推到底端,然后把针头插入药液中,提起活塞,药液。</p><p>4、10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案例教学目标(见本章教学建议第3节) 教学思想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大气压的知识感到抽象难懂。本案例设计了一系列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在惊讶之余,引起思考,通过分析确信大气压的存在,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在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启迪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自然现象。教学重点、难点(见本章教学建议第3节)教学器材学生活动器材:玻璃管、滴管、两支试管(一大一小)、两个强力钩(橡皮碗)、集气瓶和硬纸片以及烧杯、毛巾等。教师演示器材:马德堡半球、抽。</p><p>5、1,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2,3,4,5,讨论分析,从三个实验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得出了什么结论?,为什么会存在大气压强呢?,6,.大气压强:地球周围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产生的原因能流动(各个方向产生压强)受重力,7,你知道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8,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了什么:1、大气压强的存在。2、大气压强是很大。</p><p>6、西藏,因高海拔、低含氧、强日照、大温差而号称“世界第三极”。若要决心在这里生活工作一年半载,则需要勇气和毅力,还要有奉献精神。方崇安老师毅然选择了西行,于2004年10月27日进入西藏,在西藏留下人生的足迹,奉献火热的青春!,温州援藏支教第一人,拉萨的气候特点: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有“日光城”之称;平均气温低,日温差大;雨季降水集中,多为昼晴夜雨的天气。在拉萨的雨。</p><p>7、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1通过实验或事例,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会用大气压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2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认识气压计。3了解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知道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4知道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了解高压锅的工作原理。教学重点: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教学难点:1.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及方向;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3.感知大气压的大小。玻璃杯,硬纸片,注射器,两个皮碗口,橡皮帽,钩码,长滴管,红墨水,多媒体课件等。一、新课引入演示实验1:。</p><p>8、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12013南宁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是大气压强引起的是()图9342将一满罐“纯净水”(高约40 cm)开口朝下放在水中,如图935所示,结果是()图935A仍是满罐水 B水将流出一部分C水将全部流出 D以上答案都不对3如图936所示,是一种塑料做的方便衣钩,只要将它往很平的墙上一按,便牢牢地贴在墙上,并可以挂上衣服。衣钩能贴在墙上,这是由于 ()图936A墙对塑料衣钩有吸引力B有大气压强作用在塑料衣钩上面C地球对塑料衣钩没有吸引力D墙壁受大气压力作用4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甲。</p><p>9、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1通过实验或事例,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会用大气压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2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认识气压计。3了解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知道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4知道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了解高压锅的工作原理。教学重点: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教学难点:1.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及方向;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3.感知大气压的大小。玻璃杯,硬纸片,注射器,两个皮碗口,橡皮帽,钩码,长滴管,红墨水,多媒体课件等。一、新课引入演示实验1:。</p><p>10、第八章 第节 大气压强,www.xkb1.com,复习提问:请回顾液体压强的特点。,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部,那大气有没有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呢?,如果有,你认为大气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你能举出一些实验或实例,证明你的观点吗?,实验一,1将硬塑料片平放在平口塑料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现象:硬塑料片落下,分析:如果大气有压强,则硬塑料片上下面受压强相等,纸片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如果大气没有压强,结果相同。,www.xkb1.com,实验一,2将塑料杯装满水,仍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p><p>11、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生活在水中的鱼受到水的压强,,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部,大气是否对我们也产生压强?,是什么力托住了纸片?,A、杯中的水为什么不外流,对纸片进行受力分析,显然,竖直向上的力大于竖直向下的力,一、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活动1:体验大气压,竖直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呢?,是大气。 大气对纸片产生向上的压力使纸片不落下来。,说明大气可以产生压强,说明了什么呢?,改变杯口的方向呢?,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B、吸盘为什么会紧紧粘在墙壁上,大气压压紧吸盘,会发现管内。</p><p>12、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材解读本节按照“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认识大气压的应用”的顺序编写。教材先安排“活动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日常生活现象,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去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能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另外,教材通过“信息浏览: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在了解科学发展史的同时,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教材介绍了估测大气压强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大气压的测量过程。</p><p>13、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 学情分析:学生的动手能力尚可,但分析理解能力尚欠缺。大气压强虽然存在,但学生感受不到,因此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他的存在以加深理解。其次,托里拆利实验的思想方法也需通过实验来引导学生理解。二、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大气压强的存在、测定、影响的因素,知识要求较低。大气压是重要的物理现象,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包括“证明大气压存在”和“测定大气压的值”两部分。有2个较为重要的科学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确认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p><p>14、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确认大气压强的存在。2.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3.了解液体的沸点跟表面气压的关系。过程和方法:1.观察并描述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2.经历估测大气压强的过程,领会估测大气压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难点:1.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及方向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3.感知大气压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实。</p><p>15、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填空题1、用钢笔吸墨水时,按下弹簧片,挤出管内部分空气,松开手后,管内气压外界大气压,墨水在外界的作用下进入管内。 2、如图是人呼吸过程模拟装置。当向下拉动橡皮膜时,瓶内气体的压强将 ,气球在 的作用下体积比变大。3、如图是测大气压值的实验,那么最早测出大气压数值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不同高度的大气压不一样,它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4、小明在妈妈生日那天用自己的零花钱为妈妈买了蛋糕,点起蜡烛,送上祝福。如图,向两支蜡烛中间吹气,结果发现两支蜡烛的火焰向。</p><p>16、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物理上册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2 沪粤版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教学目标(见本章教学建议第3节) 教学思想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大气压的知识感到抽象难懂。本案例设计了一系列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在惊讶之余,引起思考,通过分析确信大气压的存在,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在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启迪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自然现象。教学重点、难点(见本章教学建议第3节)教学器材学生活动器材:玻璃管、滴管、两支试管(一大一小)、两。</p><p>17、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九年级物理上册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1 沪粤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 教学目的 1. 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 理解大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