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第十四章
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图中的S′位置。(A)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B)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C)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D)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相对性原理。时间膨胀效应。九、相对论质能关系。十四、相对论动量和能量关系式。
大学物理第十四章Tag内容描述:<p>1、第十四章波 动 光 学14-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1 、S2 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图中的S位置,则()(A)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B)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C)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D)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分析与解由S 发出的光到达S1 、S2 的光程相同,它们传到屏上中央O 处,光程差0,形成明纹当光源由S 移到S时,由S到达狭缝S1 和S2 的两束光产生了光程差为了保持原中央明纹处的光程差为0,它会向上移到图中O处使得。</p><p>2、狭义相对论 归纳总结 习题指导,一、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二、洛伦兹坐标变换式,归 纳 总 结,三、洛仑兹速度变换式,四、时间间隔与空间间隔,五、“同时” 的相对性,六、“时间膨胀效应”,七、“长度收缩效应”,八、质速关系式,十、相对论动能,九、相对论质能关系,十一、静能,十二、总能量,十三、质量亏损,十四、相对论动量和能量关系式,动量,例题1. 在K系中观察到两个事件同时发生在X轴上,其间距离是1m,在K系中观察这两个事件之间的空间距离是2m,求在K系中这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解: 由洛仑兹变换,再由洛。</p><p>3、第十四章光学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A 2 A 3 C 4 B 5 B 6 B 7 D 8 C 9 E 10 B 11 D 12 A 13 A 14 D 15 B 16 A 17 B 18 B 19 B 20 B 21 D 22 B 23 D 24 B 25 E 26 C 27 B 28 D 29 B 30 B 二 填空题 1 1 频率相同 2 位。</p><p>4、14 1 位移电流 一 位移电流 由变化电场产生 二 安培环路定律的修正 传导电流 位移电流 三 电场和磁场的联系 1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感生电场 2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例 半径为R的两块圆板组成的平行板电容器 以匀速充电使电容器两板的电场变化率为 求 1 电容器两板间的位移电流 r 2 电容器内离两板中心连线为r处的磁感应强度 第十四章基本公式 1 位移电流 2 位移电流密度 3 麦克斯韦方。</p><p>5、第十四章光的衍射与干涉,干涉和衍射是波动的共性,光既然是波动电磁波,也应当有这两种性质。,惠更斯,4,5(3不做,6,14,15,17,19,十七世纪下半叶,牛顿:光的微粒说,惠更斯:光的波动说,十九世纪初,托马斯 杨:双缝干涉实验、直边衍射现象,菲涅尔:光的波动理论,十九世纪中叶,麦克斯韦:光的电磁波理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光子假设 光的量子说,简短的历史回顾,一、光源,发射辐射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