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编号:16461841]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
第3课时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第三课时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 P5例5 例6 P5 试一试 练一练 P6 P7练习一第6 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 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 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Tag内容描述:<p>1、第3课时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4 P5例5例6、 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p><p>2、第三课时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 P5例5 例6 P5 试一试 练一练 P6 P7练习一第6 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 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 结果仍然是等式。</p><p>3、镇江市润州区实验片区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 主备 镇江实验学校 姜育慧 审核 匡元霞 1 3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2 新授 授课时间 班级 姓名 评价 教学内容 教材第4 6页 例5 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 练一练 练习一第6 7题 教学。</p><p>4、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 教学预案 主备人 顾全周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五 下 第7 8页的例5 6和试一试 练一练及练习二第1 4题 共几课时 8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4 三维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 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 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3 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体会等式的性质的实际应用价值。</p><p>5、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镇江实验学校胡庆蓉,解下列方程:X+1.2=5.3X-45=73.26.6+X=10,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数。X6=180.7X=3.5X66=180.7X0.7=3.5,试一试:解方程X0.2=0.8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数。0.6X=4.2X20=5解:X=4.2解:X=5X=X=,解方程12X=96。</p><p>6、第3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p><p>7、第3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p>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相关PPT文档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