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的重大科技成就

新授课。【知识目标】。航天航空技术的新成果。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②青藏铁路 ③大庆油田 ④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目标飞行。

的重大科技成就Tag内容描述:<p>1、课 题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 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授课日期2008年11月4日教 案 内 容一、【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两弹一星”决策的背景;“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技术的新成果;“神舟” 五号载人航天工程;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1983年,中国研制成功“银河-号”计算机;1965年中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2、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3、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p><p>2、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知道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二、过程与方法事先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节有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表格或音像资料,设计展板。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p><p>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2009 山东基本能力 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 “两弹一星” 青藏铁路 大庆油田 三峡水利工程 A B. C. D.,(2009广东单科高考 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p><p>4、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航空航天科技成就“七个第一”1.第一枚火箭1960年奔向太空2.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年东方红1号进入太空3.中国太空第一人2003年,杨利伟驾驶“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行4.首个月球探测器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5.太空行走第一人2008年翟志刚成功独立进行太空行走6.首个空间实验室2011年“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成功。分别与之后发射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成功,从而建立第一个中国空间实验室7.首辆月球车“玉兔号”2013.12.15,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军事。</p><p>5、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20182019学年江苏省七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了卫星十年发展规划,其中有一条:1969或1970年发射首颗人造卫星,卫星上天后10年发射飞船。该规划的主要成果是A“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D首颗近程导弹试验成功【参考答案】A【解题必备】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时期背景侧重点影响20世纪5070年代1美国敌视新中国,想要扼杀新生政权2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氢弹、人。</p><p>6、知识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 瓦特蒸汽机为标志 蒸汽时代 (18世纪60年代开始),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27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课标要求: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高新技术具备高技术和新技术两大特性。高技术主要指知识密集程度高,属于高智力、高投入、高效益、高竞争、高势能、高影响力的技术。新技术并非简单指新的技术,它是对当代科学技术领域里带有方向性的最新、最先进的若干技术的总称。 高新技术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p>
【的重大科技成就】相关PPT文档
人教版必修3第19课建国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
【的重大科技成就】相关DOC文档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1.doc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