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编号:2728268]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第1010课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的暴政 1.焚书坑儒 2.沉重的赋税 3.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4.残酷的刑罚 世上有一种花。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秦的暴政&#160。秦朝的残暴统治 &#160。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Tag内容描述:<p>1、第第1010课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的暴政 1.焚书坑儒 2.沉重的赋税 3.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4.残酷的刑罚 世上有一种花,在盛 开之前,它会用很长的时 间酝酿力量,在绽放时用 尽所有能量,绚烂至极。 但却转瞬即逝,留给人们 无限的感慨!它叫昙花。 有人将秦朝不足20年 的统治比作“昙花一现” 。为何强盛的大秦帝国会 如此短命呢? 焚书坑儒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史记儒林列传 秦朝统治者大兴土木,开支巨大,各级官 吏巧取豪夺,人民负担着沉重的赋税。 (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 之。</p><p>2、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丁男披甲,丁女传输”: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 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 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 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 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男子力耕不足饷粮,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 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沉重的 赋税 繁重的 徭役 “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秦朝的刑法残酷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人们。</p><p>3、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识记与理解了解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及楚汉之争;理解秦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之间的联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师引导,小组的讨论,课堂的展示等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课堂展示要及时给予奖励,以取得良好效果。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重点:陈胜、吴广起义。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秦的暴政。【导入新课】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始皇帝。他妄想。</p><p>4、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实验中学 石国红1 教学目标1、 识记与理解1、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3、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学习因果分析的方法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课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2、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二。</p><p>5、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p><p>6、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述人民反抗秦朝统治的语句。请问,人民奋起抗秦的原因是( )赋税沉重刑罚严酷徭役、兵役沉重皇帝制度的建立A. B.C. D.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秦的暴政B.修筑长城C.连日大雨D.陈胜要当王3.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以陈胜、吴广起义为内容的纪念邮票。陈胜、吴广起义的独特历史作用是( )A.首先提出了“平等平均”的口号B.他们大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永放光芒C.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D.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4.下列有。</p><p>7、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科 目历史课型新授课年级七年级课题: 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目标:1、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2、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情况。学习重点秦末农民战争学习难点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学习过程(学案)备注【合作复习】1、秦灭六国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3、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自主学习】一、秦的暴政:1.赋税沉重表现 2.徭役繁重3.法律严苛4.秦二世的统治残暴二、陈胜、吴广起义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_、领导者:______ 1、陈胜、 根本原因:__________ ;直。</p><p>8、知识梳理】七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秦的暴政o 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三分之二的收获上缴国家。o 秦始皇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o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极其残酷。o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的“焚书坑儒”。o 秦二世残暴统治。如:将大量宫女殉葬,把修建墓室的工匠闷死,杀害自己的兄弟姐妹等等。o 秦暴政的影响:人民受到压迫剥削,无法生活,背井离乡,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陈胜吴广起义o 起义背景:900多人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在大泽乡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p><p>9、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秦的暴政1、秦始皇的统治:既完成了统一,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又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2、原因:秦的暴政(1)繁重的徭役;(2)沉重的赋税;(3)残酷的刑法;(4)秦二世更加残暴,与赵高狼狈为奸。二、陈胜、吴广起义 3、根本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 4、直接原因:戍边遇雨误期 5、时间:公元前209年 6、地点:大泽乡7、领导人:陈胜、吴 广 8、经过:大泽乡起义攻县城占领陈县,建立“张楚”政权挺进关中,直逼咸阳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害。9、结果:起义军被镇压下来,陈胜、吴广被杀害。 10。</p><p>10、预习提纲】 部编历史七上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Part 1】预习填空一、秦的暴政(表现)1.沉重的(农民要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2.繁重的和兵役(修骊山陵、阿房宫、长城等)3.法律严苛、残酷4.更加残暴二、农民起义(一)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原因:(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直接原因:陈胜、吴广戍边误期,按律当斩。地点:。</p><p>11、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程标准】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以及在楚汉之争中刘邦为什么会战胜项羽,从而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学习重难点】 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难点: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的变化。【学习过程。</p><p>12、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入新课,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秦朝呢?,导入新课,学习目标,导入新课,1.了解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 2.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楚汉之争中项败刘胜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3.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分析。,一,讲授新课,秦的暴政,讲授新课,阿房宫图,讲授新课,阿房宫仅前殿就有0.55。</p><p>13、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p><p>14、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授课人 黄少姗城基实验中学 秦始皇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 但秦朝却仅仅存在了十几年 秦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 迅速走向灭亡了呢 第10课秦末农民大。</p><p>15、秦始皇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 二世 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世人皆曰 秦亡于暴政 正所谓秦王无道 天下俱反 论从史出 秦的暴政 据史书记载 秦朝税收20倍于古代 三分之二的收成交给国家 出现 男子力耕不足粮饷 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的现象 2 3 赋税沉重 秦朝法律规定 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 从此开始服徭役 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 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 当时全国人口有2。</p><p>16、公开课 伐无道 诛暴秦 吴礼凤 课程导入 看视频历史典故 指鹿为马 以历史典故贯穿全文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疆域辽阔 人口众多 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 但秦朝仅存在了15年 真可谓是一个 短命王朝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阿房宫遗址 大泽乡起义 伐无道 诛暴秦 是什么意思 你听过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的典故吗 秦刑具 陕西临潼出土 族诛连坐 下象棋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娱乐。</p><p>17、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史料结合教材和下面的史料,小组讨论当时的秦朝社会存在哪些现象?并用史料中的内容分析原因,进而得出结论。乡村当我们来到秦朝的乡村田间,看到的是妇女老人和小孩在田野中劳作,那成年男子都到哪儿了呀?材料一 秦朝的徭役“力役三十倍与古”。 班固汉书食货志上我们再来到了秦朝的村庄,发现村民都饥肠辘辘,骨瘦如柴。材料二“.收泰。</p>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相关PPT文档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