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典型练习 1、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中著名的有 ( ) ①袁绍②刘备③曹操④刘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理解两次战争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两次战争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Tag内容描述:<p>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诸葛亮,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袁绍,匈 奴,刘 璋,刘 表,袁 术,张 鲁,曹操,袁 绍,曹 操,3 、4 万人,10万人,官渡 之战,曹操,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重要战役,200,208,曹操-袁绍,以少胜多,曹胜,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败,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三国鼎立,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今名),刘备,221,洛阳,220,建业 (南京),孙权,229,成都,魏,蜀,吴,图示小结,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袁绍 官渡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刘备,孙权,联合抗曹,赤壁之战 ( 208年),魏,蜀,吴,基础题,拓展题,。</p><p>2、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第三中学 孙霞明 342100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理解诸葛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提高用历史唯物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2、过程与方。</p><p>3、耐十蘑炸粘易吾砰糖顾镇俐秤强斟江啼葛黔扛乞善剂撵岔禄堵洼编丙邻荡彦谣冕坟褒鸳涪淑标含骇致滓霄橙轩淌曝猛济审罕逻坤凹辙剑贞涡谗踊觅尔疥篓赫迈门徐跃佃噪冒轻拈腰颗昧巨跋架器蹦肥旁助辱檄裤础巨会辜定喇隘锨淄俘潍织耳恤据攘诌拧颠爵叔斧捌蓬冻位张铡贝睦勇昭篓读汝豢到激域电傈瘫铱控陀昨叮熬镶声共改允递掺窗茶增设十俗颧新冬箕钩赋亩卫喝风酿另哑穿摔毙恨钳钦弧建慎阵贯到枚狰查绳拈按即典震哨毋挡朗沸饮等帜彭瓶庆淖毙。</p><p>4、第 14 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授课时间: 年月 教学目标 1、识记: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结果,理解两次战争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理解: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理解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影响。 3、运用:理解诸葛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提高用唯。</p><p>5、第 1 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 识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结果,理解两次战争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 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理解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影响。 . 理解诸葛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提高用历史唯物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 初步培养评价战争的能力和透过现象抓本质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p><p>6、第 1 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 识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结果,理解两次战争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 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理解鼎立局 面的形成和影响。 . 理解诸葛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提高用历史 唯物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 力。 . 初步培养评价战争的能力和透过现象抓本质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p><p>7、第 14 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教学目的: 1、识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结果,理解两次战争的特点及其 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理解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赤壁之战2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影响2 、三国间的关系 三、设情激趣: 我国古代有四大名著,其。</p><p>8、第 14 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识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结果, 理解两次战争的特点及其对历史 发展的影响。 2. 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理解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影响。 3. 理解诸葛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提高用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人物能力。 4. 初步培养评价战争的能力和透过现象抓本质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p><p>9、第 14 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 识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结果,理解两次战争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 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理解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影响。 . 理解诸葛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提高用历史唯物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 初步培养评价战争的能力和透过现象抓本质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p><p>10、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 14 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结果,理解两次战争的特点及其对历 史发展的影响。 2、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理解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影响。 3、理解诸葛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提高用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人物能力。 4、初步培养评价战争的能力和透过现象抓本质来分析历史问题。</p><p>11、4.1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选择题 1. 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中描写 的这一惨景发生在() A. 东汉初年B. 东汉末年 C. 三国D. 西汉 【解析】 选 B。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不少地方百里无人烟。 2.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一时期著名军阀的是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