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编号:10464621]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新式教育的兴办与发展。科举制度废除的影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史实。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Tag内容描述:<p>1、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二 次 备 课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新式教育的兴办与发展;新闻出版业和文学艺术的成就。教学难点:科举制度废除的影响;文学艺术成就出现的历史背景与价值。二、教学设计【情境导入】【自主学习】(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育的发展:洋务运动生气,洋务派兴办了 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了 ,在上海创办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 。1901年,清政府决定从次年废除 。1903年,决定逐步废除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 年的。</p><p>2、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京师大学堂、申报、商务印书馆的兴起与发展;了解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2能力目标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况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建立大众传播媒体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教学重难点】1京师大学堂、申报、商务印书馆。2民国时期文艺作品反映出的时代。</p><p>3、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新式学堂的兴办,使在中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逐渐走到了尽头。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时间是( )A1860年B1894年C1898年 D1905年 2.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另一方面像张謇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这反映了当时( )A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B清政府大力发展实业C清朝已经废除了科举制度D帝国主义操纵科举制度3.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水师学堂C百草学堂 D京师同文馆4.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声疾。</p><p>4、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史实。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3.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教学重点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教学难点科举制废除的意义。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1(歌曲式导入)多媒体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学生跟着一起唱,然后谈自己的感受。通过激人奋进的歌词和旋律,感受这首歌是当时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最强音。这么优秀的作品在当时是怎样。</p><p>5、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 创办新式学校 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 北洋西学堂 天津 南洋公学 上海 京师大学堂 请列举近代中国兴办的新式学校 一 近。</p><p>6、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师:胡劲燕 单位:湖南省益阳市海棠 集 团,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前身是什么? 它是在什么时候,什么背景下创办的?,1.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废除、报纸杂志和新闻出版机构出现的史实; 2.知道鲁迅、齐白石、聂耳、洗星海等文学艺术家的主要成就。,学习 目标,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新式学堂的创办,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p>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相关PPT文档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