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第13课东汉的兴亡一、知识梳理1.光武中兴(1)新朝。(2)东汉建立。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亡一、光武中兴1、西汉后期政局——西汉灭亡武帝病逝后。
第13课东汉的兴亡Tag内容描述:<p>1、第13课东汉的兴亡一、知识梳理1光武中兴(1)新朝: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引起各地农民起义,其政权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2)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3)“光武中兴”: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p><p>2、在我国历史上,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西汉是怎样灭亡的?东汉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但是,东汉中期以后,却是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当时的朝政出现了什么样的状况?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有人说,他是历史上最亲民的一位皇帝,他,是个皇子龙孙,家道中落,寒微无名,他,九岁父母俱亡,成了孤儿,然而,他雄心壮志,有胆有识,开创基业,永彪青史,白鹤。</p><p>3、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课教学设计 姓 名 孙丰学 学 校 7中 学 科 历史 教 龄 授课时间 课 题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班级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东汉是我国大一统走向分裂的过渡阶段 有着承上启下的作。</p><p>4、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政治 经济 思想 1 颁布 推恩令 削弱诸侯国势力2 设立刺史制度3 确立察举制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维护了国家统一 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 平抑物价 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从政治 思想 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温故知新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奎屯市一中李新亮 第三单元秦。</p><p>5、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下士时 假使当年身便死 一生真伪有谁知 白居易 他尽信中国古典 真的以为金字塔可以倒砌 黄仁宇 光武中兴 第一幕 没落皇族成功记 学生活动 要点 1 我的理想是 任仕当做执金吾 娶妻当娶阴丽华 2 天下同苦王氏 而思高祖之旧德 休养生息 给了我崛起的机会 3 得民心者得天下 取天下不如安天下 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 光武帝初年 全国户籍人口有1000多万。</p><p>6、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说课稿 罗甸县民族中学 安丽 东汉的兴亡 这篇课文是在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该课在单元中第三篇 由秦的统一局面发展到西汉的大一统局面 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社。</p><p>7、第13课 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东汉建立的基本史实 理解 光武中兴 出现的原因 了解东汉衰败的表现 比较 光武中兴 与 文景之治 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比 光武中兴 与 文景之治 的相同之处 培养。</p><p>8、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光武中兴 新朝 公元9年 外戚王莽夺取政权 建立 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 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东汉建立 公元25年 西汉宗室 称帝 定都洛阳 史称 他就是光武帝 光武中兴 刘秀多次下令释放 减轻农民的负担 减轻刑法 还合并 裁减官员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 又允许北方 内迁 缓和民族矛盾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 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p><p>9、,温故知新,第13课东汉的兴亡,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亡,一、光武中兴,1、西汉后期政局西汉灭亡,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坐大,西汉帝国日衰,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p><p>10、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导学案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一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光武中兴 新朝 公元9年 外戚王莽夺取政权 建立 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 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东汉建立 公元25年 西汉宗室 称帝 定都洛阳 史称 他就是光武帝 光武中兴 刘秀多次下令释放 减轻农民的负担 减轻刑法 还合并 裁减官员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 又允许北方 内迁 缓和民族矛盾 到光武帝统治。</p><p>11、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措施:,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推恩令刺史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铸币权盐铁经营权平抑物价,温故知新,公元25年,曾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重建汉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亡,学习目标,1.知道东汉的建立,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2.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是。</p><p>12、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两张图片 图片展示的是 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为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神奇而稀有的瑰宝 现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 既体现了中国旅游文化的深厚低蕴 而且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 意思是 奔。</p><p>13、第13课 东汉的兴亡教案 港口初中 汪传魁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了解黄巾起义等基础知识;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中国古代盛世。</p><p>14、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政治 经济 思想 1 颁布 推恩令 削弱诸侯国势力2 设立刺史制度3 确立察举制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维护了国家统一 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 统。</p><p>15、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政治 经济 思想 1 颁布 推恩令 削弱诸侯国势力2 设立刺史制度3 确立察举制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维护了国家统一 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 统。</p><p>16、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一 识记与理解 了解东汉的建立 知道东汉外戚 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了解黄巾起义等基础知识 比较光武中兴与 文景之治 的异同 总结中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培养分析 比较能力 二 过程与。</p><p>17、东汉马踏飞燕,第13课 东汉的兴亡,部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重走东汉兴亡路,以史为尺量得失,东汉建国前后,东汉中后期,东汉末年,【历史小讲堂:来之不易的马】,姓名:刘秀 血统:官方认证 汉室子弟,人物小档案,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 后汉书光武帝纪,刘秀贵为皇族帝脉,怎么会连马也没有?,骑牛举义,没落的皇族,【人物揭秘没落的皇族】,父亲去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