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编号:25940247]
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
抗日救亡歌曲 《松花江上》 在中国。(合)东北同胞快起来。歌曲 红缨枪。是抗日歌曲中唱着最过瘾、最解恨的一首歌曲。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到敌人后方去 中国歌曲。歌词 到敌人后方去。歌曲采用进行曲风格。长城谣 【歌曲】 歌曲长城谣1 万里长城万里长。
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Tag内容描述:<p>1、新四军军歌 1939年春,新四军为了动员广大官兵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四军作战方针的指示,配合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士气,军部首长动议创作一首新四军军歌。3月间,首先由陈毅写出歌词初稿十年,后经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等集体修改定稿,于1939年6月发表在新四军的刊物上,署名为“集体创作,陈毅执笔”。由何士德谱曲后,这首歌就在新四军中传唱开来,成为中国人民解。</p><p>2、抗日救亡歌曲 松花江上 在中国,流传时间最长、或者说传唱最普遍的一首救亡歌曲大概是松花江上。这是一首悲凉之歌,曲调哀怨,暗合了那黑暗岁月中国百姓对生活苦难和外敌残暴的愤懑和倾诉。文革前,因被选用在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歌曲流传更加广泛,不断在各种时境中以一种抒情的面貌出现。 1936年,日寇占领了东北,几十万东北军和东北百姓流亡关内。西安街头也出现了大批东北军和东北的流亡者,他们中的许。</p><p>3、抗敌歌 黄自,韦翰章 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 我们四万万同胞 强虏入寇逞凶暴,快一致 永久抵抗将仇报 家可破,家可破 国须保,国须保 身可杀,身可杀 身可杀,志不挠 一心一力团结牢 努力杀敌誓不挠 努力杀敌誓不挠 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 我们四万万同胞 文化疆土被焚焦,须奋起 大众合力将国保 血正沸,血正沸 气正豪,气正豪。</p><p>4、打回老家去 (甲)打回老家去! (乙)打回老家去! (甲)打回老家去! (乙)打回老家去! (甲)打走日本帝国主义! (乙)打走日本帝国主义! (合)东北地方是我们的! (甲)他杀死我们同胞, (乙)他强占我们土地, (合)东北同胞快起来! 我们不做亡国奴隶。 (甲)打回老家去! (乙)打回老家去! (合)打回老家去! 安娥词、任光曲的打回老家去唱遍全中国。这首歌曲同任光以柔美见长的渔光曲。</p><p>5、历史的回响 谈论历史,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历史像一条河,流淌不息,一去不复返。但是这条历史的河流,在河道的每一个转折处,在河床的裂谷深涧中所激起的巨大声响,却在历史的回音壁上久久萦绕,多少个世纪后还能隐隐听到它们的回音。这种历史的回响,往往显现出我们当今历史的重要内容,历史似乎形成了一种循环,至于是否类似于哲学中讨论的那种“螺旋式上升”的循环,实在难下断言,也许上升只是阶段性的、亦或暂时的,循环。</p><p>6、红缨枪 兵器 红缨枪就是在枪上加个红缨,红缨的作用据说是,缨穗吸血,可以阻止枪头上的血顺着枪杆流下来不利于持枪者发力,换言之就是擦血抹布,选红色是因为血的颜色染成而且在攻击时可以给对手造成错觉,增加士气。从文献上看,至少东汉已经出现了红缨枪。 歌曲 红缨枪,红缨枪, 红缨红似火, 枪头放银光。 拿起了红缨枪, 去打那小东洋! 小东洋! 小东洋是个横行霸道的恶魔王。</p><p>7、大刀进行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威武雄壮、慷慨激昂的大刀进行曲(麦新词、曲),是抗日歌曲中唱着最过瘾、最解恨的一首歌曲。尤其是最后一声“杀!”集中表现了中国军民对日寇的无比愤怒和刻骨仇恨!这首歌曲原是为二十九军大刀队创作的,它的原歌词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p><p>8、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简介 词:光未然 曲: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年月,并于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p><p>9、游击队歌 游击队歌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在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这首旋律轻松流畅,生动活泼的歌。</p><p>10、到敌人后方去 中国歌曲。抗日救亡爱国歌曲代表作之一。赵启海词、冼星海曲, 完成于1938年9月。曲调旋律挺拔矫健,节奏铿锵有力。歌词雄壮豪迈,极富号召力,是当时脍炙人口的抗日歌曲。 歌词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不怕雨,不怕风, 包后路,出奇兵, 今天攻下来一个村, 明天夺回来一座城, 叫鬼子顾西不顾东, 叫鬼。</p><p>11、抗日歌曲介绍 年,“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兴起。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团结抗战的号召,举起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与此相适应,在全国范围之内,党领导的左翼音乐团体及音乐人以空前的热情投入了以抗日救亡为中心的音乐工作之中。 在上海,田汉组织并领导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开展了救亡歌曲的创作活动。聂耳、任光、安娥、张曙、吕骥、孙师毅等一批歌。</p><p>12、毕业歌 毕业歌 电影歌曲。陈瑜(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故事片桃李劫(电通影业公司年摄制)主题歌。齐唱。歌曲向青年学生们指出祖国面临的严峻形势: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满怀激情地号召:“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歌曲采用进行曲风格,节奏鲜明有力。最后部分“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旋律向上伸展,形成高潮。影片上映后。</p><p>13、长城谣 【歌曲】 歌曲长城谣1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 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 苦难当奔他方,骨肉离散父母丧。 长城谣这首歌是潘子农、刘雪庵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上海创作的,原是为华艺影片公司所拍摄的电影剧本关山万里所作的插曲,后因“八一三”抗战爆发,影片没拍成,但此歌却作为一首抗战歌曲风行全国各地。 这是。</p><p>14、五月的鲜花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遮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正顽强地抗战不歇。 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 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熬煎。 矢掉自由更矢掉了饭碗, 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 敌人的铁踢 已越过了长城, 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 亲善睦邻呵卑污的投降, 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 再也忍不住这满腔的愤怒 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 怒吼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起挥动拳。</p><p>15、义勇军进行曲 歌曲简介 田汉词、聂耳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的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义勇军进行曲 1949年1978年,1982年现在 亦是原始版本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p><p>16、八路军进行曲 中国歌曲。郑律成曲,公木词。 1939年作于延 安, 原为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歌曲以英勇雄壮的气势、铿锵有力的进行曲风格,歌颂和塑造了八路军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形象。歌曲完成后广为流传。解放战争时期曾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将该歌曲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向前,向前,向前! 我。</p><p>17、救亡进行曲 周钢鸣,孙慎曲。作于1936年。一二?九运动后,作者根据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斗争生活和群众歌咏活动的体验和需要,在上海创作此曲。曾由业余合唱团首次演唱。同年4月刊载于生活知识第一卷第12期国防音乐特辑,是具有代表性的抗日救亡歌曲之一,极大地鼓舞了游行示威群众的斗争,并迅速传遍祖国各地。歌曲表现了当时中国人民不分工农学兵商,团结一致,奋。</p><p>18、太行山上 红日照便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通天环绕。 听吧, 千山万塾! 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 听吧。 母亲叫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岭又密, 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那里进攻, 我们就让他从那里灭亡! 敌人从那里进攻, 我们就让他从那里灭亡! 故事。</p><p>19、救国军歌 救国军歌 枪口对外, 齐步前进! 不伤老百姓, 不打自己人! 我们是铁的队伍, 我们是铁的心, 维护中华民族, 永做自由人! 枪口对外, 齐步前进! 维护中华民族, 永做自由人! 装好子弹, 瞄准敌人, 一弹打一个, 一步一前进。 我们是铁的队伍, 我们是铁的心, 维护中华民族, 永做自由人! 装好子。</p>
【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