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总复习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 理环境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 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 资源与环境 地理必修1总复习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1)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顺序。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宇宙环境。
地理必修一总复习Tag内容描述:<p>1、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 理环境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 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 资源与环境 地理必修1总复习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1)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顺序: (2)小行星带的位置: (3)运动特征: 火星和木星之间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太阳系八大行星】 (水晶球, 火烧木成土, 天海边) 总星系 其他行星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地月系 (可见宇宙) 【天体系统的层次】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普通性: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虽然地球的质量、体积。</p><p>2、2013-2014学年汕头市第四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的含义(a)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a)八大行星的名称及其在太阳系中的位置(a)3、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b)内因: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体积适中3、充足的水分外因:4、太阳光照稳定5、空间运行轨道安全4太阳活动与地球太阳大气的分层:从外到内依次为日冕层。</p><p>3、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 1 生物演化史: 地球出现(46亿年前)化学演化生命出现(约30亿年前)生物演化(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性质(无氧环境有氧环境)。 生物发展阶段(见教材P67表格),2 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原因:环境变迁、灾变事件。 3 人类演化与环境: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同时又能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p><p>4、图中A、B、C构成了岩石的,相互转化,其中属于岩浆岩的是 (字母),属于沉积岩的 是 (字母),属于变质 岩的是 (字母)。 .图中的构成水循环类 型的( ) A.陆地循环 B.海洋循环 C.海陆间大循环 D.地壳循环 其中表示蒸发环节的是 (数字),表示水汽输送环节的是 (数字) 表示地表径流环节 的是 (数字)目前人类最易施加某种影响的环节是 (数字)。 .地质构造看,甲处属于 ,而乙处则属于 。其中 甲处形成山岭的原因是,.如果在该地区的甲、乙、丙进行钻井,有可能在________地找到石油、天然气,如果 该地区的甲、乙、丙修建一条地下隧道,应选。</p><p>5、地球复习,复习内容,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世界时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宇宙环境,一. 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恒星世界,太阳(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八大行星,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太阳活动及影响,太阳辐射及其影响:,标志,黑子。耀斑(显示),周期,11年,对地球的影响,干扰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影响气候,地球上能量的主要来源,(地球的位置),高考题(2009.北京),图1是中国局部。</p><p>6、地理必修I第一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其中自然天体中基本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八大行星公转的特点: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光年距离单位,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p><p>7、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受热过程的能量来源及基本过程2,解释大气保温作用与温室效应3、热力环流示意图,并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4、根据等压线图画出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大气的受热过程,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