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 第四单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第3课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 3 锦囊一 分析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思路 4 5 锦囊二 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原因分析 6 7 8 9 考点1 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Tag内容描述:<p>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热带季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 寒带冰原带 1 4 2 3 5 争做优秀导游,请将风景照片与实地一一对应。 A B C D E 1 4 2 3 5 争做优秀导游,请将风景照片与实地一一对应。 A B C DE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气候 热量 水分 自然带 自然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植被 土壤 动物 水文 请说出图中 各字母所对 应的自然带 A B C D E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荒。</p><p>2、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学习目标: 1、学生运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说出陆地自然带的水平方向分布规律并分析说明其形成原因;2、学生运用“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说出陆地自然带的垂直方向分布规律并分析说明其形成原因;3、阅读“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与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相关图表资料(亚热带地区的水田图、温带地区的草场图),分析、说明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4、通过学习,举例说出人们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学情分析。</p><p>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展示最精彩的自我第三单元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课外预习案)【目标导航】1通过阅读不同景观及其分布图,了解自然带的概念。2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世界气候图,掌握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成因。3. 理解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并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现象。【预习提示】预习本课时应紧紧抓住本课基本思路:地理位置纬度位置热量气温海陆位置降水水分气候-植被-动物-土壤自然带围绕“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首先要明确各种自然带的名称和位置,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p><p>4、概念 表现 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 展,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 发展变化着。各要素力求 保持协调一致,与总体特 征相统一。 陆地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 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 环境状态的改变。 一、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关联性 制约性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陆地环境各要素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气候 水文 生物 土壤 地貌 分析各地理要素如何共同作用形成现在的地理环境综合体? 思考: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环境特点与我国西北 地区的差异是什么?由于什么要素发生变化,从而 产生这种自然环境的差异? 气候干旱 大陆性强 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p><p>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差异性,卫星上看地球,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1、纬度差异(热量条件),沿经线(南北)方向更替 自然带与纬线平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以热量为基础,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分布明显,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中纬度地区最明显 沿纬线(东西)方向更替 自然带与经线平行 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3、垂直差异,海拔高度变化,水热状况不同,0.6C,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_____,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更明显,如:乞力马扎罗山 ( 海拔5895米,3 S) 麦金利山 (海拔6194米,63N) 前者 垂。</p><p>6、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p><p>7、赢在45分钟配套教案 新课标必修1地理鲁教版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 自然带和水平地域分异【教材分析】“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是一个基本的规律。地理环境不同的结构和特征是地球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地域分异规律是地理环境结构和特征的具体体现。本节讲述的“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理环境存在空间上的差异;二是空间差异上存在规律性。所谓的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理环境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本教材把这种规律描述为。</p><p>8、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张正春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为必修1第三单元第三节,对本章节来说,它是对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的升华,也是对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一个承接,因为它们同为自然环境的两大特征,让学生认识到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对于全套书而言,它是对第二章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三大圈的一种提升和整合,同时也是对第四章以后的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点作一个铺垫,因为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征很大程度就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引起的。2。</p><p>9、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课前预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交流,一、自然带1.成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热量,水分,土壤,自然带,带状,2.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关系,气候类型和自然带,课本P5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课本P58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找出主要气候类型所对应的自然带?,互动探究1,A,B,C,D,E,F,G,H,K,L,M,N,依次说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和自然带名。</p><p>10、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徐杰然学习目标1理解陆地自然带的涵义,了解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2理解陆地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探究主题展示陆地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课前预习案要求:通读本节教材内容,完成预习案。一、陆地自然带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 , 和 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2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 、 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 ,进而又形。</p><p>11、课时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学习目标1.认识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及成因。2.理解自然带的概念、类型和分布。1表现及成因(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2陆地自然带(1)形成过程(2)名称及分布(以北半球为例)(3)地域分异规律:体现了气候、植被、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判断1地中海气候区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 )探究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我国南北从4N。</p><p>12、课时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学习目标1.认识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及成因。2.理解自然带的概念、类型和分布。1表现及成因(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2陆地自然带(1)形成过程(2)名称及分布(以北半球为例)(3)地域分异规律:体现了气候、植被、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判断1地中海气候区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 )探究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我国南北从4N。</p><p>13、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限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8南昌调研)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对应的水热条件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造成地表植被按序号发生更替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差异B海陆位置差异C海拔差异D坡向差异2撒哈拉沙漠与塔克拉玛干荒漠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太阳辐射、下垫面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C洋流性质、地形起伏D地表径流、土壤性质1A2.B第1题,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分析,序号依次代表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变化,所以更替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差异,A对。海陆位置差异主。</p><p>14、必修一 第三章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考纲要求1. 认识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2. 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的四种地域分异规律3. 理解产生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4. 理解自然带的基本类型(森林、草原、荒漠)分布,能描述其基本特征5. 运用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解释地球陆地表面的分布特征6. 学会阅读教材,自主探究、比较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来探讨人类生产活动的因地制宜。难点:1.地域分异规律原因的阐析。</p><p>15、课时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学习目标1.认识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及成因。2.理解自然带的概念、类型和分布。1表现及成因(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2陆地自然带(1)形成过程(2)名称及分布(以北半球为例)(3)地域分异规律:体现了气候、植被、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判断1地中海气候区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 )探究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我国南北从4N。</p><p>16、15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读图,完成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D图中城市道路两侧银杏树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2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非地带性现象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7年4月4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芬兰进行国事访问。下图为“欧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赫尔辛基所处自然带为()A温带草原。</p><p>17、第14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纲呈现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纲解读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理解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间的关系。2.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重点)3.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重难点)思维导图考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陆地自然带(1)形成(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特别提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p><p>18、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界里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具有一定宽度、成带状分布,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2,3,4,5,6,7,8,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自然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赤 道,1.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基本横穿大陆的三个带是:,热带雨林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冰原带,热量为主,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条件),1、右图中ABCD 四处的典型植被分别是? A、 ,B、 , C、 ,D、 。 2、差异特点: 植被在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