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知道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A)。1.此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关注由人口增长、城市化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明确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课标要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转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
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Tag内容描述:<p>1、2014 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纲要之地理 2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A)时期人类思想人地关系采猎文明崇拜自然人地基本协调农业社会改造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工业革命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新技术革命谋求人地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知道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A)(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B。</p><p>2、专题检测八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读漫画祸从口出,完成第12题。1.此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过度垦荒,水土流失B.过度放牧,草场退化C.森林砍伐,全球变暖D.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2.下列利于缓解该环境问题的措施有()生态移民退田还湖扩大灌溉禁樵禁采A.B.C.D.答案:1.D2.D解析:第1题,通过漫画可知,远处是沙漠或者荒漠,近处有一个树桩吐出“沙尘暴”三个字,因此反映的问题是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故选D项。第2题,生态移民和禁樵禁采有利于保护植被,减轻荒漠化。退田还湖可以减小洪涝。</p><p>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命题重点:,以全球性环境问题、区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发生的资料为背景,综合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危害及治理措施,几乎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关注由人口增长、城市化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明确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课标要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转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 . 人类与环境,物质 能量,废弃物,超过 资源再生速度,超过 环境自净能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问题,二、环境问题。</p><p>4、2013年高中地理(必修)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十一讲 人类的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点1、结合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解读: 1、地域联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1、地域联系的概念及重要性,人们的衣、食、住以及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需要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流,即地域联系。 通过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并促进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2、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1)交通运输 (2)通。</p><p>5、第二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知识体系预览必考加试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ab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a3.控制人口规模人口规模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b4.转变发展模式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bb5.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b考点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必考)考点梳理1概念(a)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p><p>6、2019高考地理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试题预测含答案1、单选题读我国某省区主要物产分布图,完成13题。1、图例甲、乙代表的粮食作物分别是甲小麦乙玉米甲高粱乙水稻? A、B、C、D、2、立足本地资源,该地应发展的工业有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石油工业钢铁工业? A、B、C、D、3、关于该省各地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有? 南部地区优化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 沿海地区开垦滩涂湿地,开发风能资源?中部地区改善交通条件,发展高新产业? 北部地区大搞农田水利,改造中低产田? A、B、C、D、参考答案:1、D2、A3、D本题解析:本题难度:一般2、单。</p><p>7、配餐作业(二十五)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见学生用书P373如图为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社会发展阶段()A人们依赖环境,崇拜自然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解析图中的生产活动为农业生产,因而该图反映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农业文明时期。该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局部地区出现了生态破坏问题。可持续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明确提出的。答案C2图示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酸雨危害环境污染AB CD解析农业生产。</p><p>8、配餐作业(二十六)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见学生用书P374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能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读图,回答13题。1下列地区最适合发展“鱼菜共生”模式的是()A黄土高原B长江三角洲C湟水谷地D河西走廊解析鱼菜共生模式较适合在水系发达和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答案B2“鱼菜共生”模式的优势有()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蔬菜可从鱼塘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