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17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望天门山》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望天门山》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望天门山》共四行诗。《望天门山》共四行诗。体会三首古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一个开字。
第六单元17Tag内容描述:<p>1、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说课稿新人教版一、说教材望天门山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的。当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p><p>2、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亦、宜”等7个生字,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并背诵三首诗。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初步掌握每首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体会三首古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借助注解理解诗句的意思。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他就是李白。(板书)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p><p>3、望天门山说课稿一、说教材望天门山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的。当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p><p>4、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以前我们学过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大家还能背出来吗?齐背望庐山瀑布。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白的望天门山。二、简介天门山和作者。(课件展示)三。</p><p>5、望天门山说课稿一、说教材望天门山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的。当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p><p>6、石头书一、课内阅读。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 “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磊磊问:“这书上有画吗?”叔叔说:“有。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1填空。石头书上有 也有 。石头书上的字是指 、 和 ;石头书上的画是指 、 和 的化石。2大自然真是一部神奇的书。根据 ,我知道了 ;根据 ,我明白了 。二、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1从外形看,石头 。</p><p>7、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材分析: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诗人通过一系列动词“开”“回”“出”“来”,把天门山景物的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展现了楚江不可阻遏的气势;一个开字,把澎湃的江流那不可阻挡的气势,表现得形神俱足。“回”-展现了江流激荡的雄姿;一个回字,既映衬出山势的险峻,又展示了江流的雄姿。由“开”到“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把长江流经天门时的壮观景象生动逼真、绘声绘色地表现了。</p><p>8、第八次第八次是一篇外国历史故事,课文讲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从蜘蛛结网终获成功的事情中,深受启发,重新振作起来,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外国侵略军,取得了胜利的故事。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我让学生在课文的情景中,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来思考、来动作。从而让学生来领悟体会当时布鲁斯的军队七战七败,他自己也负伤后,几乎失去了信心。本节课,我采用谈话导入,首先问孩子们在家预习了没有?都预习了些什么,在这轻松的谈话气氛中,我出示了贯穿课文的一些主要词语,找。</p><p>9、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易家桥校区教案 编号 LS820601主备 温志梅 时间 20140522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主备内容 二次备课 备课人 教学目标 掌握 两弹一星 的研制 发展和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培育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归纳 综合知识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结合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学生认识这与国家。</p><p>10、17跳水 二 读拼音 写汉字 一s u 艘 船在大海上h ng 航 行 船上的猴子在那摇摇晃晃的w ig n 桅杆 上龇牙li zu 咧嘴 逗大家玩 水手们xi hu 吓唬 它 可猴子却更加f ngs 放肆 了 三 根据意思 写出相应的词语 并完成练习 1 形容非常害怕 心惊胆战 2 哭也不是 笑也不是 形容处境非常尴尬 哭笑不得 3 灵活 巧妙 灵巧 4 只好看着而没有办法的意思 眼巴巴 第三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