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业务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观测时次、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等方面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补充技术规定。检查传感器头部的保护滤纸和网罩清洁情况。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一、观测业务调整。基准站、基本站人工定时观测时次调整为每日5次(。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Tag内容描述:<p>1、附件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2016年2月编写说明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自2004年以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观测时次、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等方面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并印发了一系列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为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发挥其对地面观测业务的技术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有关省局对2004年以来的业务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整编完成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本技术规定是对近年来的印发技术文件和。</p><p>2、附件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补充技术规定为进一步规范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特制定本技术规定。本规定自2015年5月1日(实际为北京时2015年4月30日20时)起执行,其他业务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之处,以本规定为准。一、业务操作及数据异常处理1.严格执行湿敏电容传感器月维护制度,每月应拆开传感器头部网罩,检查传感器头部的保护滤纸和网罩清洁情况,若污染严重应更换新的滤纸并及时清洁网罩,确保湿度观测准确性。禁止手触摸湿敏电容,以免影响正常感应。每月维护情况应在气簿-1备注栏和ASOM月维护中记录。2.已实现自动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p><p>3、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一. 观测业务要求1.1 观测时次1、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次定时观测。(摘自气发2008475号)2、基准站、基本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每日5次(08、11、14、17、20时),一般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每日3次(08、14、20时)。(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1.2 观测项目1、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温(含草温)、雪深。2、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云、浅层和深层地温、蒸发、冻土、电线积冰、辐射、地面状态。3、。</p><p>4、附件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根据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关于做好全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工作的通知(气测函2013321号)精神,制定本技术规定。本规定自2014年1月1日(实际为北京时2013年12月31日20时,下同)起执行,其他业务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之处,以本规定为准。一、观测业务调整(一)人工观测时次调整基准站、基本站人工定时观测时次调整为每日5次(08、11、14、17、20时)。白天(08-20时)天气现象保持连续观测,夜间(20-08时)观测记录参照一般站规定执行,天气现象应尽量判断。08时过去天气现象W1W2选取时间为过去12小时。</p><p>5、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实施要求,一、人工观测任务调整 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实时传输方式调整 三、规章制度及规范 四、加密观测 五、培训,主要内容,一、人工观测任务调整,1.调整国家基准气候站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地温人工观测任务 调整国家基准气候站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要素24次、地温4次人工器测任务,仅保留每日20时进行一次人工器测对比观测,降水、日照、蒸发、冻土、积雪、电线积冰、地面状态的人工观测任务不变。取消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量等人工自记仪器观测。 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国家一般。</p><p>6、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补充规定,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地面室 2012年3月8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补充规定,根据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内容,制定本补充规定。本规定自2012年4月1日(即北京时2012年3月31日20时)起执行。现行业务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之处,以本规定为准。,一、观测任务调整,基准站:,取消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地温等人工观测和相应自记仪器的观测。保留20时人工与自动对比观测。 云和能见度的人工定时观测次数调减为每日8次(02、05、08、11、14、17、20、23时)。 夜间(20时08时)天气现象连续观测调整为4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