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
有许多是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海洋中沉积形成的。是研究固体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质作用过程、形成演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即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形成的时期。第三章地球构造3-1地球的圈层构造3-2大地构造学说3-3火山与地震。
地球科学概论Tag内容描述:<p>1、地球科学概论认识矿物、岩石室内实习指导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实习一 认识矿物(一)实习前的准备.成套标本:摩氏硬度计(一套10件),矿物的比色标本(一套17件),矿物的光泽标本(一套10件),矿物的解理标本(一套5件),矿物的断口标本(一套5件)实习目的通过肉眼观察矿物,学习并掌握鉴定矿物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地壳物质组成的感性认识。实习要求1. 实习课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套标本;2. 要爱护标本,成套标本主要用于观察,建立正确的认识概念,不能损坏标本;3. 认真听从老师指导,按照要求提交一份实习报。</p><p>2、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岩石圈:上地幔软流圈之上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圈层。包括上地幔上部固体岩石部分和地壳,其深度范围在070km,岩石圈在大洋地区薄,高原地区厚。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下部塑性岩石所组成的圈层。其深度范围在70250km之间,一般认为低速带内岩石接近熔点,但并未完全熔化。大陆边缘:指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方。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与海沟。大陆架:是海与陆地接壤的近海平台,其范围从海岸的低潮线起向海延伸到海底坡度显著增大的转折段为止。大陆架地势平坦,坡度一般小于。</p><p>3、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一、试卷结构(一)内容比例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地球各层圈物质能量交换,约30%地球的层圈结构,地球各层圈基本特征等,约70%(二)题型比例术语解释 约30%论述题 约70%二、其他地球科学概论绪论考试内容一、基本概念:地球系统;地球表层。二、主要内容:1)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地球科学对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贡献:环境和资源); 2)地球科学的特点(地球系统科学)。第1章 宇宙中的行星地球考试内容一、基本概念:太阳系;彗星;小行星带;太阳黑子;地球的地轴;地球的。</p><p>4、第一 节 宇 宙 (一)宇宙中的天体和物质宇宙(universe)是天地万物,是物质世界。“宇”是空间的概念,是无边无际的;“宙”是时间的概念,是无始无终的。宇宙是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的统一。在宇宙空间弥漫着形形色色的物质,如恒星、行星、气体、尘埃、电磁波等,它们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当代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已可观测到150亿l.y.(光年)的遥远目标(1 l.y.9.461012 km),这就是现今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播放视频恒星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构成恒星的气体。</p><p>5、第一 节 水圈的构成及特性 水圈:是指地球表层由水体构成的连续圈层。1、地球上的水来自何处来自地球的内部来自彗星的撞击来自陨石的撞击2、水圈的构成请点击上图放大3、水的基本特性(1)水分子的结构特点(2)水的特性水分子具有缔合现象水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水具有很高的热容量水的三种状态的转化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Top 第二节。</p><p>6、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一、地磁场有哪些基本特征和起源假说?(一)基本特征1. 地球有两磁极(靠近地理两极);2.在两极处,I最大,Z最大,H=0;3.在赤道处,I最小,Z趋向于0,H最大;4.H指向磁北,Z北半球向下,南半球向上;5.磁轴与地球旋转轴不重合,夹角约为1150;6.地球磁场类似于一磁偏极子或均匀磁化球体的磁场;7.偶极子磁矩的衰减,非偶极子磁场的西向漂移;8.地磁的北极大致在地理南极附近, 地磁南极约在地理北极附近;9.地磁场的水平分量总是从地球南极指向地球北极, 而竖直分量则南北相反,南半球垂直地面向上, 北半球垂直地面。</p><p>7、海 洋 地 质 作 用,现代海洋的覆盖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它是一个连续的水体,是陆地水体最主要的汇聚场所 陆地上岩石经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形成的产物,随着陆地上各种水体源源不断地输入海洋,并在海洋中沉积下来,形成各种海洋沉积物 现今大陆上见到的沉积岩和沉积矿产,有许多是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海洋中沉积形成的,三亚海滨,一、海洋的剥蚀作用,海洋的剥蚀作用简称海蚀作用。它是指由海水运动的动能,海水的溶解作用和海洋生物的活动等因素引起海岸及海底岩石的破坏作用 海蚀方式分机械的、化学的、生物的三种 海水的机械剥蚀作用。</p><p>8、1. 论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划分结果。(8分)答: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及其特征。地震波是由地震激发出来的弹性波,它分为体波和面波。其中,面波是沿地表面传播的,对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意义不大。体波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介质的质点振动方向又进一步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过程中,P波较S波快,S波在液体中不能传播。从地表向下大陆平均约33km处P波从7.00kms突然增加到8.10km/s,横波也有突然的增加,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波速不连续面,即莫霍面。把莫霍面之上的固体地球部分称为地。</p><p>9、地球科学概论,Geosciences,第八章地球的大气圈,地球科学概论:http:/202.116.83.77/hope/sites/geoscience/,大气圈(atmosphere)是地球最外部的一个圈层。大气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使地表保持恒温和水分的保护层,同时也是促进地表形态变化的重要动力和媒介。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质量约5300万亿吨,约占地球总质量的。</p><p>10、绪论部分1、 地球科学(地学)、地质学及地理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答:地球科学:认识、研究地球的科学。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球,包括固体地球本身及其外部圈层(如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地质学:是研究固体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质作用过程、形成演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地质学研究的主体对象:是固体地球,当前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地壳和岩石圈(< 200km),并逐步向地球深部发展。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固体地球(重点是地壳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质作用过程、地球的形成演化过程。。</p><p>11、第一讲 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圈层结构一、名词解释(1)重力异常:将实测的重力值减去该点的重力正常值,其差值即为重力异常。(2)地磁异常:实测地磁要素的数据与正常值(地球基本磁场)的差别。(3)地磁场倒转:地磁极出现 “反转”,即南、北极互相颠倒的现象。l 地磁场正向期:与现代地磁场方向一致的时期。l 地磁场反向期:与现代地磁场方向相反的时期。(4)莫霍面:莫霍面(Moho discontinuity)(莫霍洛维奇1909年发现):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深度:大陆地表之下平均33km,大洋地下5-8km;纵波P波速突然增加, 地内温度突然升高。(5)古登堡。</p><p>12、物理风化作用的产物: 岩块和岩屑 (1) 该堆积物仅仅是原地的破碎,根据物理风化的定义:指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仅在原地发生的机械破坏作用。所以,此堆积物很可能是物理风化的产物。(2) 该堆积物棱角分明,且有明显的裂隙,程度较大,很有可能是物理风化中的冰劈作用,温差风化,盐类的结晶与潮解作用。(3) 该堆积物的物理性状或化学组分未发生变化,仅强度降低而发生崩解,形成大小不等的碎块,为典型的物理风化后的产物的特点。物理风化作用的产物:倒石锥(1) 该堆积物在坡脚平缓处,形状为上尖下宽的,符合形成倒石碓的条件和倒。</p><p>13、第一章 绪论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地球科学是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机制的科学。地球科学研究的任务:1、研究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研究地理环境、人为环境的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和方法。2、地球科学的特点:(1)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2)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 (3)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4)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5)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6)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的多学科。</p><p>14、活动型大陆边缘特点:,火山地震等现象频繁 沟弧盆体系发育 陆坡迅速过渡为陡峭的海沟 沉积物被俯冲过程带入深部 大洋型地壳在此处向大陆下俯冲 海沟是大洋中最深的地方,例如太平洋两岸均属此类大陆边缘,毕尼奥夫带的概念,热点的发现:,3、海底火山与火山岛链的意义,热点与夏威夷群岛,根据热点可以推测洋底运动速度大约是每年数厘米,海底扩张说:,二十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地震地质学家迪茨提出,此后赫斯做了深入阐述:洋底在洋脊裂谷带形成、分裂,并不断向两侧扩张,同时老的洋底在海沟处俯冲消减,因而洋底不断更新,洋底扩张是刚性岩石。</p><p>15、2002 (A)1. 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10 分)。要点:(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底部的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2)产物:“V”形谷、激流、瀑布、向源侵蚀作用、河流袭夺及侵蚀基准面等,4 个以上。2.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10 分)。要点:(1)整合-地壳稳定(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3)角度不整合-地壳水平运动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3. 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8 分)。特点:干旱,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分四个阶段:(1)碳酸盐阶段(2)硫酸盐阶段(3)氯化物阶段(4)砂下湖阶段。</p><p>16、思考题绪 论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章 行星地球简史第三章 地球的物质组成第四章 大气圈第五章 生物圈第六章 水圈第七章 地球的内部圈层第八章 地磁与重力第九章 岩石圈内部的物质转化第十章 岩石圈的变形与变位第十一章 地球系统科学第十二章 人与资源第十三章 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综合思考题 绪 论一、相关的名词地球科学 地理学 气象学 水文学 海洋学 土壤学 地球物理学 地质学 环境地学 历史比较法二、思考题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球科学主要包括哪些学科?各学科的研究内容是什么?2、试述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主要分支学科。</p><p>17、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 地温梯度: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生高的温度成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2. 历史比较法: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 历史比较法: 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3. 差异风化: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矿物组成的岩块由于风化速度不等,岩石表面凹凸不平;或 由于不同岩性组成的岩层,抗风化能力弱的岩层形成相互平行的沟槽,如砂岩、页岩互层,页 岩呈沟槽。4. 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在该。</p><p>18、魏源海国图志小组成员:李志雄 周骏萍 金涛 肖旭 范坤小组成员分配:主讲人:李志雄资料搜索:周骏萍资料审查: 金涛PPT制作:肖旭PART1:魏源简介:魏源(17941857) 名远达,字默深,汉族,湖南邵阳人,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为晚清思想家,新思想的倡导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生于湖南邵阳县金潭(今邵阳市隆回县金潭),咸丰七年三月一日(1857年3月26日)殁于杭州。魏源21岁时,父亲魏邦鲁由地方调往京师做官,他就随父到了北京。他和林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