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编号:2842798]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20世纪苏俄(苏联)经济政策与改革。经济恢复。都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Tag内容描述:<p>1、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程标准】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背景:1、俄国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武装干涉;支持俄国境内叛军,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3、苏俄领导人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二)内容: (三)特点:排斥商品货币关系,采用军事、行。</p><p>2、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提升(三)一、20世纪苏俄(苏联)经济政策与改革项目背景特点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战时”和“共产主义”保证了战争胜利新经济政策经济和政治危机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经济恢复,政局稳定斯大林模式经济恢复;大规模经济建设高度集中经济迅速发展赫鲁晓夫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及苏联的危机农业是重点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勃列日涅夫改革工业是重点军事实力膨胀戈尔巴乔夫改革分经济与政治两个阶段对斯大林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启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民生问题。科。</p><p>3、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1相同点(1)都面临严峻的国内形势,都是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2)都缓解了危机,都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3)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4)在农业政策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2不同点(1)背景: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战时需要限度而引发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后进。</p><p>4、单元提升 三 一 20世纪苏俄 苏联 经济政策与改革 二 资本主义主要经济理论的演变1 自由主义理论 1 背景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 资本主义进入工业化时期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希望巩固并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2 内容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发表了 国富论 一书 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 实行自由经营 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它的最高原则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 结果 一方面迫使资本家改进技术 提。</p><p>5、一 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发展历程的认识 1 发展历程 工业革命以来 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经历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 使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 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 控制整个生产过程 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 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 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自由资。</p>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相关PPT文档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