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编号:8114953]
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 联想想象 描绘意境。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时间。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③新授。1、把握这首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把握这首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学习本诗在叙事、写人、写景、抒情上的艺术技巧。复备人。
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Tag内容描述:<p>1、春江花月夜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 联想想象 描绘意境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课堂模式内容提要时间设计意图方法、策略个人备课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新授 课内练习(及检测)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一:由借月抒怀诗导入:你能背下多少二、目标导航: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p><p>2、1.1长恨歌教学目标1、把握这首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2、学习本诗在叙事、写人、写景、抒情上的艺术技巧。重点把握这首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难点学习本诗在叙事、写人、写景、抒情上的艺术技巧课堂模式内容提要时间设计意图方法、策略个人备课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新授 课内练习(及检测)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1. 导入语:朗读长恨歌2. 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赐死贵妃时欲救不得,眼流泪心流血,矛盾痛苦逃蜀途中 见月伤心,闻铃断肠,寂寞悲苦还都路上不见玉颜,踌躇不去,追怀忆旧还。</p><p>3、1.1长恨歌教学目标1、把握这首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2、学习本诗在叙事、写人、写景、抒情上的艺术技巧。重点把握这首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难点学习本诗在叙事、写人、写景、抒情上的艺术技巧课堂模式内容提要时间设计意图方法、策略个人备课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新授 课内练习(及检测)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1. 导入语:朗读长恨歌2. 探讨作品主题讽喻说: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暴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p><p>4、1.1长恨歌主备人复备人课题长恨歌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及影响。2、把握这首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3、学习本诗在叙事、写人、写景、抒情上的艺术技巧。重点把握这首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难点学习本诗在叙事、写人、写景、抒情上的艺术技巧课堂模式内容提要时间设计意图方法、策略个人备课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新授 课内练习(及检测)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1.导入语:“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施为越国忍辱负重,忠义;(春秋战国)“环佩空归月夜魂”的昭君为和平远。</p><p>5、1.1长恨歌教学目标1、把握这首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2、学习本诗在叙事、写人、写景、抒情上的艺术技巧。重点把握这首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难点学习本诗在叙事、写人、写景、抒情上的艺术技巧课堂模式内容提要时间设计意图方法、策略个人备课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新授 课内练习(及检测)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1. 导入语:朗读长恨歌2.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自开头至“今日君王看不足” 。 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第二部分: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