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变化的关系
3.1 探究动能变化跟做功的关系。4.掌握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第三节 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⑴物体动能的变化是由什么力做功引起的。【探究目标】 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实验方法】 测定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下落h时的。3.1 探究动能变化跟做功的关系。
动能变化的关系Tag内容描述:<p>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3.1探究动能变化跟做功的关系学习目标1.理解动能的概念,会根据动能的表达式计算物体的动能.2.能从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导出动能定理,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3.能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4.掌握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实验方法.一、动能、动能定理1.动能(1)定义:物理学中把mv2叫做物体的动能.(2)表达式:Ekmv2.表达式中的速度是瞬时速度.动能是标量(填“标量”。</p><p>2、第三节 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温故而知新】 做功过程的实质就是能量变化的过程。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由重力做功引起的; 弹性势能的变化是由弹力做功引起的。 那么: 物体动能的变化是由什么力做功引起的? 动能的变化在数值上是否也等于某个力做的功?,第三节 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探究目标】 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实验方法】 测定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下落h时的速度v,通过比较重力做功WG和此时的动能EK得出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实验要点】 瞬时速度的计算:,一.探究与思考,第三。</p><p>3、3.1 研究动能变化和做功的关系,本节的重点内容有 1.动能的表达式 2.动能定理及含义理解,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探找物体动能表达式,设质量为m的某物体,在与运动方向总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图所示。试寻求这个过程中力F做的功与v1、v2的关系?,结果与思考,Wmv22/2mv12/2,初态和末态的表达式均为“mv2/2”,这个“mv2/2”代表什么?,2.物体动能的表达式,Ekmv2/2,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瞬时速度,单位:焦耳(J),状态量,解释现象,对动能的表达式的理解,1、动能是标量,且只有正值。</p><p>4、3.1 探究动能变化跟做功的关系教研中心教学指导一、课标要求(1)理解动能的概念;知道动能的定义式,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2)初步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验证过程,能用动能定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3)让学生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4)让学生体验社会,探究发现物理规律,用物理规律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建议1.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动能和动能定理,难点是动能定理的正确应用.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p><p>5、3.1 探究动能变化跟做功的关系 题组一 对动能及动能定理的理解 1关于对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能是普遍存在的机械能的一种基本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B动能总是正值,但对于不同的参考。</p><p>6、物理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3 1探究动能变化跟做功的关系 授课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3 20 课标依据 掌握动能变化跟做功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中研究的功是机械能 因此动能定理反映的是机械功与机械能中的动能变化的关系 是物理学 特别是力学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 动能定理体现了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或者说使人们认识到动能的变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这一重要原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p><p>7、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学习目标定位,通过实验探究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学习利用图像法研究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动能定理:,1、如何才能方便地求出合外力做功?,2、如何才能求出初、末状态的动能?,两个必需解决的问题:,方案一、,绳子的拉力在特定情况下是一个恒力。,问2、如何测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1)将拉力传感器安装在绳与小车之间测出力,(2)若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