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1
1正确地数百以上、万以内的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数。万以内数的组成。【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认识计数单位。进一步培养数感。小棒、学生用计数器。小棒、学生用计数器。能正确地数出万以内的数。了解计数单位。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2.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3.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
二年级数学下册1Tag内容描述:<p>1、数数(二)【教学目标】1正确地数百以上、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2正确地用万以内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3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数“翻坎数”,万以内数的组成。【教具、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1)教师用课件(或挂图)出示两堆小棒:一堆97根,另一堆5根。让学生猜一猜两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2)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说为什么。二、主动探究,建立模型1数一百零几(1)。</p><p>2、数数(一)【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万”。【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课件或挂图)、计数器。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教学过程】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2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主题图。。</p><p>3、数 数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的含义。2.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数出万以内的数。4.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使学生能感受到数数的快乐与成功。教学重点:1.能正确地数出万以内的数。2.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教学难点:在数的过程中突出计数单位,突破翻坎数。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等。。</p><p>4、数数第1课时 数数(一)【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万”。【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课件或挂图)、计数器。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教学过程】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2.情景引入教。</p><p>5、数 数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 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2.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3.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能充分的感受到数数的快乐与成功。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 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 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p><p>6、二年级数学下册1一7单元知识点归纳(五篇)二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知识点归纳1.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重点)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但不能正好分完,剩余部分不够分一份了,这个剩余的数就叫做余数,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老师买了9个苹果,要分给2个或3个小朋友。如果每人得到的苹果一样多,可以怎么分呢?分析:正好平均分完可以用除法表示,平均分后还有剩余也可以用除法表示。9个苹果,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3个人,没有剩余,写成除法算式:93=3(人),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2个人,还剩1个,写成除法算式是:94=2(人)1(个)这里的1叫做余数,。</p><p>7、ppt课件,表内乘法(一),乘加 乘减,ppt课件,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看图列乘法算式。,乘法算式:,乘法算式:,乘法算式:,339,248,5420,ppt课件,二、学习新知,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请你试着做一做。,旋转木马里共有 多少人?,ppt课件,二、学习新知,333211,33211,3333111,34111,问题:同一个问题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你能读 懂这些算式的意思吗?,旋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