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障碍
第四章 儿童行为异常 一、儿童心理行为发育 v(一)新生儿期 v从出生至满28天为新生儿期。学习困难 学习不能症 多动注意缺陷* 智能迟缓* 儿童情绪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品行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 抽动障碍 儿童社会功能障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早期干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早期干预。一、感觉统合的概念。
儿童行为障碍Tag内容描述:<p>1、第四章 儿童行为异常 一、儿童心理行为发育 v(一)新生儿期 v从出生至满28天为新生儿期。 v婴儿出生后除一般神经学或反射性行为(如 觅食反射、拥抱反射、吸吮反射等)外,尚 具有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 v新生儿行为评价常从4个方面进行分析:相 互作用过程(视觉、警觉、安抚等);动 作过程(肌张力、动作的成熟、防御反应、 口手运动、一般活动水平、反射行为等) ;生理调节(对亮光、铃声、格格声、针 刺的习惯形成);对刺激的反应(震颤、 皮肤色泽变化、惊吓反应等)。通过行为评 价可找出新生儿行为功能上的缺陷,评出正 常行为。</p><p>2、学龄期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障碍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 济南市儿童保健所 赵冬梅 学校家庭 社会 遗传生育 生物因素 营养 父母心理 教育方式 亲子关系 学校环境 教学水平 教师心理 师生关系 同学关系 社会风气 社会文化 社会环境 文化经济 支持系统 社会经济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常见心理行为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学习困难与学习技能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抽动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饮食与排泄障碍 睡眠障碍 情绪障碍 学习困难与学习技能发育障碍 学习困难概念 一般是只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 儿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p><p>3、学龄期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障碍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 济南市儿童保健所 赵冬梅 学校家庭 社会 遗传生育 生物因素 营养 父母心理 教育方式 亲子关系 学校环境 教学水平 教师心理 师生关系 同学关系 社会风气 社会文化 社会环境 文化经济 支持系统 社会经济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常见心理行为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学习困难与学习技能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抽动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饮食与排泄障碍 睡眠障碍 情绪障碍 学习困难与学习技能发育障碍 学习困难概念 一般是只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儿 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p><p>4、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学习困难 学习不能症 多动注意缺陷* 智能迟缓* 儿童情绪障碍,学习困难,流行率:5-10% 原因: 认知能力异常(学习不能症)、认知方式异常(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因素(内驱力不足)、环境因素(学校不适应)、经济文化 诊断:学习成绩差、跟不上正常的学业进度 治疗:寻找原因,采取对策,学习不能症,流行率:男女之比为:1.5:1-10:1 左偏利及交叉性优势者发生率高 LD (%) 正常儿(%) 左利者 7 3.2 左手书写者 18.6 8.2 两手混用者 44.2 34 特点:选择性的认知困难,临床表现,诵读困难 计算困难 感知障碍 书。</p><p>5、儿童少年期情绪和行为障碍,陶炯 中山三院精神科,分类,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品行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 抽动障碍 儿童社会功能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概念,指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出现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于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症候群。以长时间持续存在、明显的活动过度和注意不集中为特征表现。,流行病学,患病率国外报道低者约为1%5%,高者约为10%20%,国内报道为1.315.9%,一般报告为35%,男孩多于女孩,其比例为49:1。</p><p>6、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早期干预,2019/3/24,2,讲授提纲,第一部分 感觉统合理论与感觉统合失调 一、感觉统合的概念 二、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与表现 三、感觉统合能力的评定 第二部分 感觉统合失调的早期干预措施 一、机构训练:标准化感觉统合训练项目 二、家庭训练:亲子游戏与亲子交流,2019/3/24,3,一、感觉统合的概念,1、感觉 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低级的心理现象,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知识的泉源。 感觉器官的缺陷和感觉活动的障碍不仅影响人的认知能力,而且也影响着人的情绪情。</p><p>7、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早期干预,2019/5/4,2,讲授提纲,第一部分 感觉统合理论与感觉统合失调 一、感觉统合的概念 二、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与表现 三、感觉统合能力的评定 第二部分 感觉统合失调的早期干预措施 一、机构训练:标准化感觉统合训练项目 二、家庭训练:亲子游戏与亲子交流,2019/5/4,3,一、感觉统合的概念,1、感觉 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低级的心理现象,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知识的泉源。 感觉器官的缺陷和感觉活动的障碍不仅影响人的认知能力,而且也影响着人的情绪情感。</p><p>8、儿童多动症,白银婷 华东师范 大学言语听觉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多动症,定义: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kinetic disorder ,ADHD)是最常见的儿童期精神障碍之一。 多动症的核心症状:注意障碍、活动过度、行为冲动,继发性伴随学业损害、同伴关系和家庭关系、社会适应功能的异常。,儿童多动症,Barkley认为,行为抑制能力差是多动症的主要特征,甚至是区别多动症与非多动症个体最有力的指标。 而注意障碍是由于行为不能抑制所致,执行控制功能失调是导致注意障碍、多动、冲动三个核心症状的基础。,。</p><p>9、小芳:无法无天,“小芳简直让我绝望。她总是爱发脾气,从来不按我说的做。一旦不顺心,她就暴跳如雷。她在学校的行为也让人头疼。老师很难让她完成作业她从来都是拒绝不做的。而且她无法无天,总是离开座位,不断讲话。她让整个班级都不得消停。我非常担心,如果她不早改变,迟早要惹大麻烦的。”,品行障碍,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是指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反复、持续出现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抗性等行为。 这些行为违反了与该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影响了其自身的学习和社交功能,损害了他人或公共利益。,品行障。</p><p>10、第四章 儿童行为异常,一、儿童心理行为发育,(一)新生儿期 从出生至满28天为新生儿期。 婴儿出生后除一般神经学或反射性行为(如觅食反射、拥抱反射、吸吮反射等)外,尚具有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新生儿行为评价常从4个方面进行分析:相互作用过程(视觉、警觉、安抚等);动作过程(肌张力、动作的成熟、防御反应、口手运动、一般活动水平、反射行为等);生理调节(对亮光、铃声、格格声、针刺的习惯形成);对刺激的反应(震颤、皮肤色泽变化、惊吓反应等)。通过行为评价可找出新生儿行为功能上的缺陷,评出正常行为的水平和质量,。</p><p>11、品行障碍 及其心理治疗,2013年10月23日,小芳:无法无天,“小芳简直让我绝望。她总是爱发脾气,从来不按我说的做。一旦不顺心,她就暴跳如雷。她在学校的行为也让人头疼。老师很难让她完成作业她从来都是拒绝不做的。而且她无法无天,总是离开座位,不断讲话。她让整个班级都不得消停。我非常担心,如果她不早改变,迟早要惹大麻烦的。”,品行障碍,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是指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反复、持续出现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抗性等行为。 这些行为违反了与该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影响了其自身的学习和社。</p><p>12、儿童行为发育异常性疾病 -关于多动症与自闭症,白银婷 华东师范 大学言语听觉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早期报道,18世纪末的法国,有位名叫伊塔德的医生,曾收治了一个名叫未克特的11岁男孩。 根据伊塔德医生的临床记录:未克特从不与其他孩子玩,从没有开口说话,总是做些重复性的动作,对某些声音特别敏感 尽管伊塔德医生对此病例作了记录报道,对未克特进行了治疗并有所成效,但他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特殊疾病,更没有为此疾病命名。 其后,在19世纪的欧美各国,也有许多类似未克特的病例报告。,儿童孤独症,1943年,一位在美国巴特。</p><p>13、儿童少年期情绪和行为障碍,陶炯 中山三院精神科,分类,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品行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 抽动障碍 儿童社会功能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概念,指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出现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于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症候群。以长时间持续存在、明显的活动过度和注意不集中为特征表现。,流行病学,患病率国外报道低者约为1%5%,高者约为10%20%,国内报道为1.315.9%,一般报告为35%,男孩多于女孩,其比例为49:1。</p><p>14、品行障碍 及其心理治疗,2013年10月23日,小芳:无法无天,“小芳简直让我绝望。她总是爱发脾气,从来不按我说的做。一旦不顺心,她就暴跳如雷。她在学校的行为也让人头疼。老师很难让她完成作业她从来都是拒绝不做的。而且她无法无天,总是离开座位,不断讲话。她让整个班级都不得消停。我非常担心,如果她不早改变,迟早要惹大麻烦的。”,品行障碍,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是指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反复、持续出现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抗性等行为。 这些行为违反了与该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影响了其自身的学习和社。</p><p>15、第四章 儿童行为异常,一、儿童心理行为发育,(一)新生儿期 从出生至满28天为新生儿期。 婴儿出生后除一般神经学或反射性行为(如觅食反射、拥抱反射、吸吮反射等)外,尚具有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新生儿行为评价常从4个方面进行分析:相互作用过程(视觉、警觉、安抚等);动作过程(肌张力、动作的成熟、防御反应、口手运动、一般活动水平、反射行为等);生理调节(对亮光、铃声、格格声、针刺的习惯形成);对刺激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