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与缩小教案
教学目标。2、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体会图形的相似。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3.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接放大或缩小的图形。第1课时 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放大与缩小教案Tag内容描述:<p>1、2019-2020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 比例尺(放大与缩小)教案 冀教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以及把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2、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建议:放大与缩小1、教师拿一个放大镜,让学生说一说它的作用,并实际放大一下报纸上的字,介绍“放大”。2、拿一张照片,让学生说一说照片和实物比较有什么变化,介绍“缩小”。3、提出“说一说”的问题,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除。</p><p>2、4.1 放大与缩小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3.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陌生,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洗照片等。但是对于图形基本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不明确。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难点: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4教。</p><p>3、第1课时 放大与缩小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放大、缩小现象的过程,通过三角形等认识图形放大或缩小。2、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3、对生活中的放大或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接放大或缩小的图形。教学难点: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教学准备:放大镜、小棒。教学过程:(用放大镜来让学生理解放大的概念,非常形象,便于学生理解。)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一个圆和一个放大的圆还有一个缩小的圆。师:你们看看第。</p><p>4、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4.1 放大与缩小教案 苏教版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p><p>5、第1课时 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放大、缩小现象的过程,通过三角形等认识图形放大或缩小。 2、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3、对生活中的放大或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接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教学难点: 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教学准备: 放大镜、小棒。 教学过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