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含
专题12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12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A.SO2具有还原性。B.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解析] A项。第10课时 归纳拓展——非金属的氢化物和含氧酸。提高考生的迁移运用能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含Tag内容描述:<p>1、专题12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考纲要求1.了解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3.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4.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2)命题规律非金属元素部分在保持原有考点不变的情况下,弱化了对磷的考查,但H、C、N、O、Si、S、Cl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仍是高考化学的重点。由于非金属元素存在多种价态,所以不同价态的非金属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也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这在历年高考试题中也。</p><p>2、专题12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2018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答案】D【解析】分析:A项,NaHCO3能与HCl反应,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B项,SiO2传导光的能力非常点睛:本题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的重要性质,理解性质决定用途以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让学生学习真实、有用的化学”的课程理念。2【2017江苏卷】。</p><p>3、专题跟踪训练(十)能力练(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蔗糖脱色B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C铁粉表面积大,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SiO2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解析A项,SO2有毒,不能用于食品脱色,错误;B项,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正确;C项,铁粉用作食品抗氧化剂,不能作干燥剂,错误;D项,SiO2为绝缘体,不导电,错误。答案B2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XYZNaOH溶液Al(OH)3稀硫酸KOH。</p><p>4、第10课时归纳拓展非金属的氢化物和含氧酸高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在元素化合物部分表现最为突出,如2016全国卷T26考查陌生氢化物(N2H4)、2015全国卷T26考查陌生含氧酸(草酸)。怎样才能使考生遇“新”而不慌。本课时在不偏离考纲的基础上,适当地拓宽一些教材外的非金属氢化物和含氧酸,旨在让考生达到学一物通一类,提高考生的迁移运用能力。拓展一重要的非金属氢化物 物理性质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1体积的水能溶解2.6体积的H2S化学性质毒性有毒水溶液是二元弱酸电离方程式H2SHSH, HSHS2(H2S的酸性弱于H2SO3的酸性)与碱溶液。</p><p>5、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点1碳、硅及其化合物1.碳是构成地球生命的重要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碳B.碳的化合物数量众多,分布极广C.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会形成酸雨D.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碳资源【解析】选B。碳在自然界存在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煤炭,所以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的碳,故A错误;碳是构成有机物的基础元素,有机物的种类远多于无机物,所以碳的化合物数量众多,分布极广,故B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的酸性很弱,不会形成酸雨,故C错误;煤、石油、天然气等是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在地下发生复杂的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