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编号:26758731]
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
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与反思Tag内容描述:<p>1、分子和原子 的教学设计 课题 分子和原子 这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一 课题分析 在物理课的学习中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 知道分子和原子体积非常小 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 但对于微观粒子并不能系统掌握 从本课题开始 让学生的宏观理念过渡到微观世界 首先认识物质的可分性 分子 原子的存在 然后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p><p>2、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2 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 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 过程和方法 1 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教材理论。</p><p>3、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通过学习本节课,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式真实存在的,并能运用微观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本课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设计抽象的微观概念的教学活动过程。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易观察事物的变化事实创设。</p><p>4、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p><p>5、分子和原子的教学反思本节课由于涉及一些微观概念和微观理论,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宏观现象过渡到微观世界学生也感到比较新奇,学习热情较高,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上课时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问题为中心,诱导启发,重点强调学生的学,组织学生大胆尝试,然后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师的起点,展开不同环节的教学,再归纳总结结论。由于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在设计。</p><p>6、分子和原子教案与教学反思分子和原子教案与教学反思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闵芳第三单元自然界中的水课题 2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分子的真实存在和分子的大小。2.自我设计、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来体验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3.了解分子的特点,应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和实验现象以及分子在科技中的应用。教学重点:认识分子的存在教学难点:认识分子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生活经验引入:闻到气味、糖“消失” 、水减少、品红扩散等【学生活动】学。</p><p>7、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学校 太平川二中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师 夏军 年级 九年级 学生人数 50 授课时间 9 22 课题 3 1 分子和原子 1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1 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一 学情分析 前一段学习了很多的化学反应。</p><p>8、资料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 删除 谢谢 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 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