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与致病机制
支原体特征及感染与致病机理。支原体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支原体是原核细胞。支原体是在1898年发现的。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称为细菌的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或传染。第五章 细菌与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Infection and Pathogenesis。第一节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
感染与致病机制Tag内容描述:<p>1、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或传染。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um,pathogen),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为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nonpathogenic bacterium,nonpathogen)。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这类菌称为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或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 致病菌入侵后,在建立感染的同时,能激发宿主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与之对抗。,第1章 细菌的感。</p><p>2、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础,第五章 细菌与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Infection and Pathogenesis,哈尔滨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 钱钧,教学大纲,掌握内容 细菌的毒力 外毒素与内毒素 病毒侵入机体的方式与传播途径 病毒感染类型 细菌引起的感染类型,感染(infection),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与宿主防御机制相互作用并引起一定病理损伤的过程 外源性、内源性,第一节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正常菌群(normal flora),在人体各部位正常寄居而对人无害的细菌,人体各部位正常细菌数量,正常菌群生理作用 生物拮抗占位性生物屏障 营养作用影响和参与人体物质代。</p><p>3、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础,第五章 细菌与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Infection and Pathogenesis,哈尔滨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 钱钧,教学大纲,掌握内容 细菌的毒力 外毒素与内毒素 病毒侵入机体的方式与传播途径 病毒感染类型 细菌引起的感染类型,感染(infection),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与宿主防御机制相互作用并引起一定病理损伤的过程 外源性、内源性,第一节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正常菌群(normal flora),在人体各部位正常寄居而对人无害的细菌,人体各部位正常细菌数量,正常菌群生理作用 生物拮抗占位性生物屏障 营养作用影响和参与人体物质代。</p><p>4、2019/9/23,1,第一篇 微生物的基本原理,第 7 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Microbial Infection and immunity,第一节 正常菌群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第三节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第五节 医院内感染,2019/9/23,2,基本概念,细菌的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或传染: 指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 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 (nonpathogenic bacterium, nonpathogen),2019/9/23,3,2019/9/23,4,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人的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