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源性糖尿病的
健康教育对肝源性糖尿病的影响。宁红梅刘玉梅[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肝源性糖尿病的实施效果。半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和遵医行为测评。肝源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 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统称为肝源性糖尿病 约50%-80%的慢性肝病患者有糖耐量减退。54例病情好转出院。
肝源性糖尿病的Tag内容描述:<p>1、健康教育对肝源性糖尿病的影响 宁红梅刘玉梅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肝源性糖尿病的实施效果。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患者均接受系统的常规宣教。试验组给予糖尿病的认知,饮食调控,规律运动,遵医用药,血糖监控及社会心理等方面健康教育。半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和遵医行为测评,同时分别测量2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结果接受系统健康教育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血糖水平和肝功能都能够有效控制和改善。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对疾病的转归大有裨益,应大力开。</p><p>2、肝源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消化内科 张 霞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 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统称为肝源性糖尿病 约50%-80%的慢性肝病患者有糖耐量减退,且其中20%-30%最终发展为糖尿病 在我国由于各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率较高,因此由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引起的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并不少见,发病机制,肝硬化糖耐量减退是由于两种情况同时出现不 正常所致: (1)外周组织(主要是肌肉组织)胰岛素抵抗 (2)细胞为克服胰岛素抵抗而相应增加胰岛素 分泌的反应不足 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p><p>3、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摘要 肝源性糖尿病是指由肝病引起的血糖升高,糖耐量降低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由于多数缺乏糖尿病特征性表现,常被原有肝病症状掩盖,易被临床护士忽视。回顾我科60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及效果,54例病情好转出院,4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死亡,2例合并肝肾综合征死亡。在护理过程中注意病情观察,营养支持,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出院后能够自我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关键词 肝源性糖尿病;护理在临床上由于肝源性糖尿病缺少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糖尿病症状而主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