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编号:2982061]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主流思想的奠基时期。(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 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必修三知识整理&#160。第一单元&#160。&#160。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60。第1课&#160。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160。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Tag内容描述:<p>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主流思想的奠基时期(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形成:孔子与儒家 (孔子儒家思想主要内容:仁;德政;礼。教育思想重点在有教无类和学习方法)发展:孟子(性善论;仁政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荀子(性恶论;仁政说;水舟之说;唯物思想等)(2) 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形成:创始人老子,主张:道为万物本原;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为理想状态;辩证思想。发展:庄子。思想主张:万物齐一;不执着于物。(3) 战国时期的。</p><p>2、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1楼历史必修三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基础解读】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p><p>3、高中历史必修3要点总结一、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主流思想的奠基时期(1)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形成:孔子与儒家 (孔子儒家思想主要内容:仁;德政;礼。教育思想重点在有教无类和学习方法)发展:孟子(性善论;仁政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荀子(性恶论;仁政说;水舟之说;唯物思想等)(2) 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形成:创始人老子,主张:道为万物本原;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为理想状态;辩证思想。发展:庄子。思想主张:万物齐一;不执着于物。(3) 战国时。</p><p>4、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1 儒家思想演变脉络小结 春秋 孔子创立 战国 孟子 荀子继承发展 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 秦始皇时期 由于 焚书坑儒 儒学遭到沉重打击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统治地位 宋明 吸取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 重新确立统治地位 明清 提出经世致用 批判继承儒家思想 维新派 西学与儒家经史结合 借用儒家思想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新文化运动 提出 打倒孔家店 对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