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3河流地貌的发育[编号:11883740]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3河流地貌的发育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本节课是位于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河流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的形成及代表地貌类型。A. 甲为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3河流地貌的发育Tag内容描述:<p>1、4.3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1、选项的河流横剖面图中,与图中ab连线处河流剖面符合的是( )A、B、C、D、2、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 A、地下水位下降B、河水流速减慢C、淤积速度加快D、出现侵蚀后退3、常见的河流侵蚀地貌是( ) A、V形谷B、角峰C、冲积扇D、河漫滩4、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定位导向功能的小型玩具轮船,考查某段河流周围的自然地理特征。下图是每隔15分钟持续通过定位记录下来的轮船所在位置处理电子图。回答问题。下列对河段流水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段相比,段侧蚀明显、向。</p><p>2、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3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二、能力目标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三、情感目标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p><p>3、4.3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位于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本节课是学习了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及其相互联系后,关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案例学习。按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2说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用比较分析方法区分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形式。</p><p>4、4.3 河流地貌的发育高频考点:河流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的形成及代表地貌类型;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单选题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曲流现象的形成与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有关,图反映的是 ( )A 甲为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乙为凸岸、流水的堆积作用B 甲为凸岸、流水的堆积作用,乙为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C 甲为凹岸、流水的堆积作用,乙为凸岸、流水的侵蚀作用D 甲为凸岸、流水的侵蚀作用,乙为凹岸、流水的堆积作用2下列有关河曲地貌、弯道水速、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丙a流水的侵蚀作用兴建深水港 B 丙c流。</p><p>5、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种类型及形成过程。(3)理解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种类型的成因及地貌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交。</p>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3河流地貌的发育】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