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宋明理学
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两汉隋唐 三国两晋南北朝 宋元明 五代十国 新儒学 危机 佛、道传入 三教合一 佛教创自古代印度。中国古代儒学的新发展——宋明理学。程朱理学。毕竟也只是理。1、汉代到唐朝儒学的发展状况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合一。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佛教的传入。新儒学。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Tag内容描述:<p>1、汉代以后,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汉代以后,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两汉隋唐 三国两晋南北朝 宋元明 五代十国 新儒学 危机 佛、道传入 三教合一 佛教创自古代印度, 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 国内地,魏晋时期盛 行。佛教宣扬人生一 切皆苦、忍耐服从、 因果关系学说,主张 超脱尘世,出家修行 ,落发为僧。 东汉末年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 结合,形成了道教。魏晋南北朝是,道教成为 为统治者服务的宗教。唐朝皇帝奉老子为祖先 ,道教地位很高。 (修身,无为而治,顺从自然) 三教合一三教合一 三教合一图三教合。</p><p>2、中国古代儒学的新发展宋明理学,程 颢,程 颐,朱 熹,陆九渊,王守仁,程 颢,程 颐,天者,理也。 (宋)程颢,程朱理学,朱熹(1130 1200),程朱理学,字元晦,号晦庵 生活于南宋时代 理学的集大成者 后人尊称“朱子”,学生问:“昨谓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如何?” 朱熹答:“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 理,便有此天地。” 学生问:“理在先,气在后?” 朱熹答:“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但推上去 时,却如理在先,气在后相似。” 朱熹朱子语类,朱熹是如何来看待“理”与“气”的?,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格物致知: 获得知识与掌。</p><p>3、1、汉代到唐朝儒学的发展状况 (1)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儒家 思想面临严峻挑战 ;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 张,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实行三教并行政策,即尊道、礼 佛、崇儒,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一、三教合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2、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韩愈 二、宋明理学 理学是一种既贯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道、佛 儒(根本)(目的) 1、形成: (1)北宋时,儒家学 者展开了复兴 儒学、 抨击佛教的活动; (2)融。</p><p>4、专题一 第3课 宋 明 理 学,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伍、宋明理学的评价,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一)儒学困境的原因 为什么儒学的统治地位会遭到削弱,面临困境?,(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其他思想的冲击: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王朝的短暂与分裂,使得人们饱经战乱之苦,从而逐渐对所谓的“君臣”秩序失去信心,转而求神拜佛、炼丹成仙,以求精神解脱,来世幸福,课堂探究 唐有天下,如。</p><p>5、宋明理学,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2011年上海单科)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解析】A。王守仁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故A项符合题意。 C项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属于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观点,排除。B、D两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备选题 (2011年浙江五校联考)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p><p>6、汉代以后,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两汉,隋唐,220年,581年,三国两晋南北朝,宋元明,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新儒学,危机,佛、道传入,三教合一,佛教创自古代印度,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内地,魏晋时期盛行。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