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第[编号:10596307]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第
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B.声波是球面波。A.在水中它比波长为20m的声波传播得更快一些。A.介质中各质点由近及远地传播出去。D.介质中各质点振动的能量由近及远地传播出去。故选项B、C、D正确。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理解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2.理解波的叠加原理。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第Tag内容描述:<p>1、第十二章第六节 惠更斯原理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5、6题为多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水波是球面波B声波是球面波C只有横波才能形成球面波D只有纵波才能形成球面波解析:若波面是球面,则为球面波,与横波、纵波无关,由此可知B正确,C、D错误。由于水波不能在空间中传播,所以它是平面波,A不正确。2在室内讲话的声音比在室外空旷处讲话的声音要洪亮,是因为(B)A室内空气不流动B室内声音多次反射C室内声音发生折射D室内物体会吸附声音解析:在室内听到的声音洪亮是因为声波在室内墙壁上经过多次反射而得到加强。3当一个探险者进入。</p><p>2、第十二章第六节 惠更斯原理1(河北省南宫中学等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人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20Hz到20000Hz之间,对于波长为34m的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在水中它比波长为20m的声波传播得更快一些B不能产生明显的干涉和行射C它不能被人听到D不能产生反射现象解析:波速由介质决定,在同一介质中波速相同,故A错误;声波具有波的特性,能发生波的反射、干涉、衍射和反射,故B、D错误。据vf可知,f10Hz,所以该波为次声波,人不能听见,故C正确。2(湖北省潜江市2017年高二下学期。</p><p>3、波的形成和传播一、单项选择题1一列机械波由波源向周围传播出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介质中各质点由近及远地传播出去B波源的振动形式由近及远地传播出去C介质中各质点只是振动而没有迁移D介质中各质点振动的能量由近及远地传播出去解析:选A机械波向外传播,传播出去的是振动的形式、携带出去的是能量和信息,质点不随波的传播而迁移,故选项B、C、D正确,A错误。2在平静的湖面上漂着一块小木条,现向湖中央扔一石子,圆形波纹一圈圈的向外传播,当波传播到小木条处时,小木条将()A随波纹漂向湖岸B不动C向波源处漂动D在原来位置上下。</p><p>4、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目标定位 1.知道波的衍射现象,理解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2.理解波的叠加原理,知道波的干涉是波叠加的结果.3.知道波的干涉图样的特点,理解形成稳定干涉图样的条件,掌握振动加强点、减弱点的振动情况.4.知道衍射和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一、波的衍射问题设计大家都熟悉“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物理现象,你能说出是什么原因吗?要点提炼1定义:波可以 继续传播的现象2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障碍物的尺寸或孔的宽度比波长小或跟波长 3理解(1)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可以发生衍射(2)波的衍射总是存在的,只有“。</p><p>5、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目标定位 1.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和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2.理解波的叠加原理,知道波的干涉是波叠加的结果.3.知道波的干涉图样的特点,理解形成稳定干涉图样的条件,掌握振动加强点、减弱点的振动情况.4.会用波的衍射、干涉现象解释相关问题一、波的衍射1定义:波可以 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衍射2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 ,或者比波长更小3 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想一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遇到“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现象,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吗?二、波的叠。</p><p>6、第6节 惠更斯原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波是球面波B声波是球面波C只有横波才能形成球面波D只有纵波才能形成球面波解析:若波面是球面,则为球面波,与横波、纵波无关,由此可知B正确,C、D错误。由于水波不能在空间中传播,所以它是平面波,A不正确。答案:B2在反射过程中,反射波跟入射波相同的量是()A波长B波速C频率 D振幅解析:振幅表示波的能量,在传播中发生变化,而波的其他特征量不变,故A、B、C正确。答案:ABC3以下关于波的认识,哪些是正确的()A潜艇利用声呐探测周围物体的分布情况,用的是波的反射原理B隐形飞机怪异的外形。</p><p>7、4.1 波的衍射主动成长夯基达标1.对于波长为100 m的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此波长比波长为20 m的声波传播得快B.不能被听见C.波长太长,不能产生明显的衍射D.不能产生反射思路解析:对于波长为100 m的声波,其频率为=3.4 Hz20 Hz,故正常人听不见,选项B正确.由于是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故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同,选项A错误.由于声波也是机械波,具有波的一切性质,故C、D错误.答案: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衍射是一切波特有的现象 B.对同一列波,障碍物或孔越小,衍射越明显C.听到回声是声波的衍射现象 D.听到。</p><p>8、第6节 惠更斯原理1(对应要点一)当一个探险者进入一个山谷后,为了估测出山谷的宽度,他吼一声后,经过0.5 s听到右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又经过1.5 s后听到左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若声速为340 m/s,则这个山谷的宽度约为()A170 mB340 mC425 m D680 m解析:右边的声波从发出到反射回来所用时间为t10.5 s,左边的声波从发出到反射回来所用的时间为t22 s。山谷的宽度sv(t1t2)3402.5 m425 m;故C正确。答案:C2(对应要点二)如图1265中1、2、3分别代表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线,则()A2与1的波长、频率相等,波速不等B2与1的波速、频率相。</p><p>9、12.2 波的图象新提升课时作业基础达标1判断下图所示的两图象属于何种图象()A甲是振动图象,乙是波动图象B甲是波动图象,乙是振动图象C都是波动图象D都是振动图象【解析】区别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是看横坐标轴是空间轴还是时间轴【答案】B2一列简谐横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如图所示是某时刻波的图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各质点的振幅均为2 cmBa、c质点的振动方向相同Cb质点具有正向最大速度Dd质点具有正向最大加速度【解析】各质点振幅均相同,A对;由“上、下坡法”或“同侧法”可判断a向下,b、c向上运动,b的正向速度最大,d的速度为零。</p><p>10、4.2 波的干涉主动成长夯基达标1.当两列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水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P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 B.质点P的振幅最大C.质点P的位移始终最大 D.质点P的位移有时为零解析:由于P点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故质点P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其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但质点P并不停在波峰或波谷不动.它不断的围绕自己的平衡位置往复运动,故其位移有时为零.答案:ABD2.一个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个波,频率为f1,振幅为A1;同时另一个波源在绳的右端发出半个波,频率为f2,振幅为A2,P为两波。</p><p>11、第6节 惠更斯原理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构成。【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以及声音的反射现象。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一定基础,本节课学生的学习难点在于接受一些新概念和惠更斯原理,并利用机械波的基本知识好惠更斯原理推导波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最后的落脚点却在应用两个定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知道波传播到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2、知道波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