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14章第三单元第
第三单元原子核核能第4课时核反应核能选修3-5第十四章光电效应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基础回顾1.核反应。用______...第三单元原子核核能第3课时天然放射现象。这些元素称________第三单元原子核核能第3课时天然放射现象选修3-5第十四章光电效应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基础回顾1.天然放射现象。
高中物理第14章第三单元第Tag内容描述:<p>1、第三单元原子核核能第4课时核反应核能,选修35第十四章光电效应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基础回顾,1核反应: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________的过程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用__________轰击靶核。</p><p>2、第三单元 原子核 核能 第3课时 天然放射现象,选修35 第十四章 光电效应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基础回顾,1天然放射现象:某些元素________放射某些射线的现象称为天然放射现象,这些元素称________ 2三种射线的本质:射线是________, 射线是________,射线是________,答案:1自发地 放射性元素 2氦核流 电子流 光子流,要点深化,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 第一位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科学家是贝克勒耳,这一发现揭开了人类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人们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天然存在的元素都有放射性,原子序数小于83的天。</p><p>3、第三单元实验与探究第4课时实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选修32第十一章交变电流传感器,1实验目的(1)知道传感器的作用(2)观察热敏电阻和光敏电阻的阻值是如何随热信号和光信号而变化的2实验原理传感器是将它感受到的物理量(如力、热、光、声等)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一般是电学量)的一类元件例如:热电传感器是利用热敏电阻将热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电传感器是利用光敏电阻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转换后的信。</p><p>4、高中精品试题第十四章 电磁波 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目前雷达发射的电磁波频率多在200MHz至1000MHz的范围内下列关于雷达和电磁波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中上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在0.3 m至1.5 m之间B电磁波是由恒定不变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C测出从发射电磁波到接收反射波的时间间隔可以确定雷达和目标的距离D波长越短的电磁波,反射性能越强。</p><p>5、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练案 A组 1 下列现象是机械运动的是 A 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正在高速行驶 B 中国的综合国力正在飞速发展 C 煤炭正在熊熊燃烧 D 奥运冠军刘翔在110米栏决赛中 2 下列各物体中。</p><p>6、弹 力,3.2,请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扭 转,一、形变,1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 橡皮泥属于非弹性形变,以上举的例子,形变非常明显,问:一本书放在课桌上,课桌发生形变了吗?手捏玻璃瓶,玻璃瓶发生形变了吗,思 考,实验,手挤压玻璃瓶,观察水柱的变化。,(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桌面发生微小形变),2、特点:,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3、形变的种类:,拉伸形变(或压缩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总结,请同学们再欣赏几种形变:,以上例子说明:,1、定义: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p><p>7、学案1牛顿第三定律学习目标定位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了解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3.会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简单问题.4.会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力:物理学中,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p><p>8、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分三个层次,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接着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是最后两方面。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 (3)能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 过程和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作用力。</p><p>9、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2节弹力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 (2017高一下定州开学考) 以下是物理学中的四个实验装置或仪器,由图可知这四个实验或仪器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A . 极限的思想方法 B . 猜想的思想方法 C . 控制变量的方法 D . 放大的思想。</p><p>10、学案1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目标定位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了解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3.会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简单问题.4.会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力:物理学中,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p><p>11、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 学案 第三章 第2节 弹力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效果检测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1弹性形变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 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做形变。 (2)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 ,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3)弹性限度:发生形变的物体,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p><p>12、第三章 相互作用,4、力的合成,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在算错的情况下不等于2,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即使在算正确的情况下也不等于2,引入新课,一 、力的合成,2、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方法,叫做力的合成。,1、分力与合力:一个力产生的效果如果能跟原 来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相 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 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注意: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p><p>13、课题 第二节 全反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什么是光密介质. 理解光的全反射. 2. 理解临界角的概念,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3. 知道光导纤维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1.会定性画出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或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的光路图. 2.会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画出相应的光路图. 3.会用全反射解释相关的现象. 会计算各种介质的临界角 三、德育。</p><p>14、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第2节 弹力同步练习(满分60分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在图1中,A、B均处于静止状态,则A、B之间一定有弹力的是()图1解析:假设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逐一移走,如果研究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则表示它们之间有弹力;如果状态无变化,则表示它们之间无弹力。四个选项中当B选项中的B物体移走后,A物体一定要摆动,所以B选项中A、B间一定有弹力。答案:B2如图2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为2 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