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高中物理竞赛教程

而电流的产生必与某种电动势的存在相联系。物质系统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又回到初始状态。这样的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为循环过程。在循环过程中。在等容过程中。气体在等压过程中。实际电源、r对外电阻R提供电流I为。不同相之间的相互转变称为相变。固体液体中可以同时有横波和纵波。而在气体中一般就只有纵波存在了。在纯电阻电路中。

高中物理竞赛教程Tag内容描述:<p>1、4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42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通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变化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而电流的产生必与某种电动势的存在相联系,这种由于磁通量变化而引起的电动势,称做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比感应电流更能反映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因为感应电流的大小随线圈的电阻而变,而感应电动势仅与磁通量的变化有关,与线圈电阻无关,特别是当线圈不闭合时,只要有磁通变化,线圈内就有感应电动势而此时线圈内却没有感应电流,这时我们还是认为发生了电磁感应现象。精确的实验表明:闭合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与穿过回路的。</p><p>2、2-3 热力学第二定律231、卡诺循环物质系统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又回到初始状态,这样的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为循环过程,简称循环。在P-V图上,物质系统的循环过程用一个闭合的曲线表示。经历一个循环,回到初始状态时,内能不变。利用物质系统(称为工作物)持续不断地把热转换为功的装置叫做热机。在循环过程中,使工作物从膨胀作功以后的状态,再回到初始状态,周而复始进行下去,并且必而使工作物在返回初始状态的过程中,外界压缩工作物所作的功少于工作物在膨胀时对外所做的功,这样才能使工作物对外做功。获得低温装置的致冷机也是利用。</p><p>3、2.2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221、等容过程气体等容变化时,有恒量,而且外界对气体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E=Q。在等容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增加内能,温度升高;反之,气体放出的热量是以减小内能为代价的,温度降低。式中 。221、等压过程气体在等压过程中,有恒量,如容器中的活塞在大气环境中无摩擦地自由移动。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等压膨胀时,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一部分用来增加内能,温度升高,另一部分用于对外作功;气体等压压缩时,外界对气体做的功和气体温度降低所减少的内能,都转化为向外放。</p><p>4、2. 4、电路化简241、 等效电源定理图2-4-1 图2-4-2实际的直流电源可以看作电动势为,内阻为零的恒压源与内阻r的串联,如图2-4-1所示,这部分电路被称为电压源。不论外电阻R如何,总是提供不变电流的理想电源为恒流源。实际电源、r对外电阻R提供电流I为其中为电源短路电流,因而实际电源可看作是一定的内阻与恒流并联的电流源,如图2-4-2所示。实际的电源既可看作电压源,又可看作电流源,电流源与电压源等效的条件是电流源中恒流源的电流等于电压源的短路电流。利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性可使某些电路的计算简化。图2-4-3图2-4-4等效电压。</p><p>5、2、1 电 流21 1电流、电流强度、电流密度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如果导体内部场强不为零,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形成电流条件是:存在自由电荷和导体两端有电势差(即导体中存在电场)。自由电荷在不同种类导体内部是不同的,金属导体中自由电荷是电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是正离子和负离子;在导电气体中是正离子、负离子和电子。电流强度是描述电流强弱的物理量,单位时间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用定义式表示为电流强度是标量。但电流具有方向性,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p><p>6、第四讲物态变化4.1相与相变相:指的是热学系统中物理性质均匀的部分,一个相与其他部分之间有一定的分界面隔离开来。例如冰和水的混合物中,因为冰和水的物理性质不同,故为不同的相,但它们的化学成份相同。一种化学成分称为“一元”,因此冰水混合物称为单元二相系,而水和酒精的混合物就是二元单相系。相变:不同相之间的相互转变称为相变。相变特点:伴随物态的变化;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00.01100374冰水汽L相变潜热:相变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统称相变潜热。称为内潜热,称为外潜热。三相图:将同一种物质的汽化曲线OK、熔解曲线(熔点。</p><p>7、2.4质点的圆周运动刚体平面平行运动与定轴转动241、质点的圆周运动xyOPR图2-4-1(1)匀速圆周运动如图2-4-1所示,质点P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运动时,它的位置可用角度表示(习惯上以逆时针转角正,顺时针转角为负),转动的快慢用角速度表示:质点P的速度方向在圆的切线方向,大小为(或v)为常量的圆周运动称为匀速圆周运动。这里的“匀速”是指匀角速度或匀速率,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因此,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具有加速度,其加速度沿半径指向圆心,称为向心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向心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2)变速圆。</p><p>8、5.5机械波55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波传递的是振动和能量,而介质本身并不迁移。自然界存在两种简单的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时,称为横波;与传播方向一致时,叫纵波,具有切变弹性的介质能传播横波;具有体变弹性的介质可传播纵波,固体液体中可以同时有横波和纵波,而在气体中一般就只有纵波存在了。在波动中,波上相邻两个同相位质点间的距离,叫做一个波长,也就是质点作一个全振动时,振动传播的距离。由于波上任一个质点都在做受迫振动,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都与振源的振动频率相等,也就是波的频。</p><p>9、1.3 光的折射1.3.1、多层介质折射图1-3-1如图:多层介质折射率分别为则由折射定律得:1.3.2、平面折射的视深在水中深度为h处有一发光点Q,作OQ垂直于水面,求射出水面折射线的延长线与OQ交点的深度与入射角i的关系。 设水相对于空气的折射率为,由折射定律得 令OM=x,则于是 ddQQOxMi图1-3-2上式表明,由Q发出的不同光线,折射后的延长线不再交于同一点,但对于那些接近法线方向的光线,则,于是这时与入射角i无关,即折射线的延长线近似地交于同一点,其深度是原光点深度的。如图1-3-3所示,MN反射率较低的一个表面,PQ是背面镀层反射率。</p><p>10、第一讲 原 子 物 理自1897年发现电子并确认电子是原子的组成粒子以后,物理学的中心问题就是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逐步弄清了原子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建立了描述分子、原子等微观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量子力学。本章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基本知识。1.1 原子111、原子的核式结构1897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分析研究发现了电子,由此认识到原子也应该具有内部结构,而不是不可分的。1909年,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以粒子轰击重金属箔,即粒子的散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p><p>11、34液体的表面张力341、表面张力和表面张力系数液体下厚度为分子作用半径的一层液体,叫做液体的表面层。表面层内的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另一方面受到气体分子的作用,由于这两个作用力的不同,使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的分子分布稀疏,分子的平均间距较大,所以表面层内液体分子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引力,正是分子间的这种引力作用,使表面层具有收缩的趋势。液体表面的各部分相互吸引的力称为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相切,作用在任何一部分液面上的表面张力总是与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表面张力的大。</p><p>12、5、2 交流电路521、交流电路(1)纯电阻电路图5-2-1给电阻R加上一正弦交流电,如图5-2-1所示,其电压u为电流的瞬时值I与U、R三者关系仍遵循欧姆定律。 图5-2-2电流最大值,它们的有效值同样也满足在纯电阻电路中,u、i变化步调是一致的,即它们是同相,图5-2-2甲表示电流、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步调一致特性。图乙是用旋转矢量法来表示纯电阻电路电流与电压相位关系。 (2)纯电感电路图5-2-3纯电感电路如图2-1-3所示,自感线圈中产生自感电动势为,电路中电阻R可近似为零,由含源电路欧姆定律有,所以,自感电动势与外加电压是反相的。 设电。</p><p>13、1、4 电容器141、 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是以电场能的形式储存电能的一种装置,与以化学能储存电能的蓄电池不同。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互相靠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容器,电容器所带电荷Q与它两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记作C,即电容的意义就是每单位电势差的带电量,显然C越大,电容器储电本领越强,而电容是电容器的固有属性,仅与两导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间电介质的种类有关,而与电容器的带电量无关。电容器的电容有固定的、可变的和半可变的三类,按极片间所用的电介质,则有空气电容器、真空电容器、纸质电容器。</p><p>14、第二讲 物 理 光 学 2 1 光的波动性 2 1 1光的电磁理论 19世纪60年代 美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展了电磁理论 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 使波动说发展到了相当完美的地步 2 1 2光的干涉 1 干涉现象是波动的特性 凡有强弱按一定分布的干涉花样出现的现象 都可作为该现象具有波动本性的最可靠最有力的实验证据 2 光的相干迭加 两列波的迭加问题可以归结为讨论空间任一点电磁振动的力迭加 所以 合振动。</p>
【高中物理竞赛教程】相关DOC文档
【高考辅导资料】高中物理竞赛教程:4.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高考辅导资料】高中物理竞赛教程:2.3《热力学第二定律_》
【高考辅导资料】高中物理竞赛教程:2.4《电路化简》
【高考辅导资料】高中物理竞赛教程:2.1《电流》
【高考辅导资料】高中物理竞赛教程:4.1《相与相变》
【高考辅导资料】高中物理竞赛教程:2.4《质点的圆周运动》
【高考辅导资料】高中物理竞赛教程:5.5《机械波》
【高考辅导资料】高中物理竞赛教程:1.3《光的折射》
【高考辅导资料】高中物理竞赛教程:1.1《原子》
【高考辅导资料】高中物理竞赛教程:3.4《液体的表面张力》
【高考辅导资料】高中物理竞赛教程:5.2《交流电路》
【高考辅导资料】高中物理竞赛教程:1.4《电容器》
高中物理竞赛教程:2.1《光的波动性》.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