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说课稿一、 说教材地位。《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于是遍学众碑...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Tag内容描述:<p>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说课稿一、说教材地位。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为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往往包含抒情或说理的成分,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忧,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阅读这一类的文章,一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二要联系作者身世和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感情和旨趣。二、说教法和学法反复阅(诵)读体味法。在反复阅(诵)读中体会其中节奏、语气和韵味,养成良好。</p><p>2、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他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p><p>3、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天下第一行书,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唐太宗,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 -黄庭坚,君 民 碑,父 子 碑,祖孙碑,“君民碑” “父子碑” “祖孙碑”,人称“兰亭三绝”,兰亭集序,王羲之书圣,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古之“山阴道”)向西南而行,经13公里之路程,来到兰渚山下,一个如今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的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前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p><p>4、,斯亭斯人两奇观,序以帖传乎帖以序传乎,一序一帖双绝璧,亭因人名焉人因亭名焉,.,序以帖传乎帖以序传乎,一序一帖双绝璧,.,亭因人名焉人因亭名焉,斯亭斯人两奇观,.,王羲之其人其书其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跟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p><p>5、兰亭集序说课稿 幸世海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篇序言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其文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2、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p><p>6、兰亭集序王羲之,序为文体,包括礼品序和书序两种。 书的顺序一般写在书和文集的前面,内容多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书的经过、书的目的等。 有的接近论说文,有的接近物语句,有的像说明文,有的写法和散文笔调一样,这种东西多是作为诗歌和歌的集大成而制作的。 兰亭集序就是这样一篇文章。 天下第一行的书,文体知识,1、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2、作者的感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作者的喜怒哀乐等表示感情变化的词汇从文章中剪切。</p><p>7、兰亭集序 王羲之 高中语文课件 兰亭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 文学家 字逸少 为官至右军参军 世称王右军 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 放情山水 弋钓自娱 以寿终 后人辑有 王右军集 2卷 暮春之初天朗气清 崇山峻岭清流急湍 再见 返回。</p><p>8、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优秀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乐”的原因。 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体会作者的“乐”。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乐”的原因。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其朴素精练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播放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王羲之的兰亭。</p><p>9、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八课兰亭集序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其文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2、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p><p>10、兰亭集序 王羲之 书圣 天下第一行书 飘如浮云 矫若惊龙 唐太宗极爱此帖 后将真迹殉葬 没入昭陵 现传世诸本均为摹本 学习目标 了解书序的特点 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本文出现的虚词 实词 特殊文言句式朗读全文 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人身感慨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并背诵全文 序言 简称 序 也叫前言 属实用文体 同 跋 是一类书中位置 序 卷首 跋 卷末 书序 说明编写的情况 目的 介绍内。</p><p>11、高中语文 兰亭集序 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 掌握 修 期 次 致 等实词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品味 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 感受文章精炼优美 朴素清新的语言 体会文章叙议结合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旷 达胸怀 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 经过 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 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二。</p><p>12、兰亭集序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知识 记诵全文 2 掌握本文情景交融 叙议结合的特点 体会行文之妙 3 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无常 终归于尽之慨 感叹中含积极之情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美文 必须加强诵读 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p><p>13、高中语文必修精选 兰亭集序 说课稿 一 说教材1 教材简析王羲之的 兰亭集序 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 而且其文在 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二者相得益彰 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篇书序 文章由叙事。</p><p>14、第 1 页 共 15 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 教案教案 设计设计 王羲之 字逸少 琅琊临沂人 著名书法家 亦 能诗文 下面一起来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兰 亭集序 教案的相关知识点 1 掌握 次 修 与 因 等重 要的文言词语 积累一些写景的句子 2 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培养语感 学会比较 质疑与思考 3 体会认识作者的人生观 提高自己对社会 对人生的认。</p><p>15、兰 亭 集 序,王 羲 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 从此引出一段,唐太宗骗取兰亭序,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的故事。这一段故事,更增添了兰亭序的传奇色彩和神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