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1、了解。 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离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如屈原借诗中的的。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1、了解楚辞及其作者。1、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教学课时。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Tag内容描述:<p>1、孔雀东南飞【考点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教学目标】1、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2、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基础知识过关一、解题孔雀东南飞写作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p><p>2、孔雀东南飞1【难 中 易】阅读汉乐府双白鹄一诗,完成题目。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妻卒染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乐者新相知,忧来生别离。 踌躇顾群侣,泪落纵横随。注:“卒”通“猝”,突然。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和对话的形式,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夫妻别离的悲剧。B.本诗与孔雀东南飞都采用了以美禽起兴的艺术手法。C.通过本诗与孔雀东南飞的对比,使我们认识到孔雀东南飞的起兴不是与下文情节全无关系,。</p><p>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演讲词的特点,把握文章结构。、从整体上感知内容,明了蔡元培先生演讲的中心,进而了解先生的性格特点。、感受先生真挚的情感,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明确读书的意义所在。【教学重点】 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学法引导】从演讲词的要求导入学习内容,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强调字词的理解,进而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重点分析三。</p><p>4、离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教学时数:2-3课时,视班级情况灵活处理。第一课时一 对联导入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屈原这个名字始终像浪花一样洁净美丽,它成就了楚地一条普通江河(汨罗江)的万古名声,他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纵然,屈原已经离开我们2千多年,但是,当我们在。</p><p>5、第5课离骚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二、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p><p>6、第4课采薇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11分)秋风(其二)杜 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CE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p><p>7、第4课氓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n) 体无咎言(ji) 靡室劳矣(m)B.乘彼垝垣(u)于嗟鸠兮(x)淇水汤汤(shn)C.夙兴夜寐(s)隰则有泮(pn) 其黄而陨(yn)D.无与士耽(dn)渐车帏裳(chn)尔卜尔筮(sh)【答案】A【解析】“氓”应读“mn”。2.对下列诗句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用了赋的。</p><p>8、第5课离骚一、基础巩固(17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谣诼谓余以善淫(放荡)延伫乎吾将反(延长)回朕车以复路兮(皇帝的谦称) 进不入以离尤兮(到朝廷参政)忍尤而攘诟(排斥) 宁溘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苟余情其信芳(苟且) A BC 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B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C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D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解析】选C A项,规矩:法规;B项,流亡:随水流而消逝;D项,以为:把作为。。</p><p>9、第5课离骚离骚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诗歌。它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作品,与诗经并驾齐驱,其浪漫抒情的表现手法及其所体现的屈原之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对学生学习后面的古代诗词都有较大的铺垫作用。1、了解楚辞及其作者,积累相关字词知识。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掌握文言实词、虚词,1、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2、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本文是离骚的节选,而离骚的阅读向来难度较大且某些语句的理解历来有分岐,因而学。</p><p>10、赤壁赋,苏轼,苏轼 (1037-1101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书、文、诗、词、画,俱成大家。 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均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三苏”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及同时代的王安石、欧阳修、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苏轼书法,文艺全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题西林壁惠崇惠州一绝,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芾。</p><p>11、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阳路八千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课文导入,屈原 (约前340约前275年) 名平,字原,号灵均。 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奠基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游 泳于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汩 罗江自尽。,作者简介,“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p><p>12、帝高阳之苗裔兮,殉 道 者 之 歌,屈 原,离 骚,学习目标,1.了解屈原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疏通鉴赏诗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屈原个人档案,国籍: 特长: 人生格言: 个人成就: 个人简历:,战国时期楚国人,写作,“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离骚与 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分别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另著有九歌、九章、天问 、 招魂等。,他是楚国贵族,楚怀王时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因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法度、联齐抗秦而被谗流放。</p><p>13、我有一个梦想,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文中作者及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 1.理清文章思路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2.理清文章思路.,作者:马丁.路德.金(1929-1968): 美国重要的政治领袖.1964年获美国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背景,1955年12月1日。</p><p>14、故都的秋教案素质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故都秋的特点。、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情与景的关系及文章的结构。3、理解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寓的感情。4、联系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教学重点:1、 形散神聚的特点。2、 散文的一般鉴赏。3、 某些段落或句子的理解。教学课时: 两课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