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常见文言实词
可译为&quot。2、傲。菊残犹有傲霜枝 《赠刘景文》。倚南窗以寄傲。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测试版)。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择师而教之(爱护)。1风雨不动安如山。高中文言文160个常见文言实词用法示例。哀。君将哀而生之乎。例句及出处。使六国各爱其人。哀叹 哀吾生之须臾。
个常见文言实词Tag内容描述:<p>1、高中文言文虚词部分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5表示假设。</p><p>2、初中语文80个常见文言实词用法示例(1-40)1、昂抬高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核舟记昂其直,居为奇货 促织2、傲骄傲、傲慢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赠刘景文轻视、蔑视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谏太宗十思疏傲然自得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3、包包取,占有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4、比并列,挨着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促织比较,相比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捕蛇者说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游褒禅山记及,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p><p>3、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测试版)【注】划双横线的词语为人名,用楷体的句子为课外内容。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2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既来之,则安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固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 )3成(名)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 将军身被坚执锐( )4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 每逢佳节倍思亲(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5臣闻。</p><p>4、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p><p>5、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p><p>6、高中文言文160个常见文言实词用法示例序号例词词义例句出处1哀 悲伤,悲痛 声音凄清尖锐伤悼,为.哀伤同情,怜悯哀叹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君将哀而生之乎。杜鹃啼血猿哀鸣。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阿房宫赋秦晋殽之战捕蛇者说琵琶行2爱喜欢,喜爱爱护爱惜,顾惜吝惜吝啬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不爱珍器重宝肥绕之地。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阿房宫赋师说指南录后序过秦论梁惠王上3安安定,安全安适,安逸 使.安养身,安身安慰习惯,满足于哪里(。</p><p>7、知识清单四高考常考的120个文言实词集释一、解释下列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1爱例句及出处意义(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爱护,关心(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3)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4)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吝啬(5)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通“”,隐蔽,躲藏答案(2)疼爱(3)爱惜,珍惜2安例句及出处意义(1)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稳(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安定(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4)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5)臣死且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