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用电安全
工厂安全用电常识。用电安全知识培训教程(企业工厂)。1.居家用电安全(宿舍) 2.办公室用电安全 3.工厂用电安全 4.节约用电。第 8 章 工厂供电与安全用电 8.1 发电、输电概述 8.2 工厂供电 8.3安全用电 。第 8 章工厂供电与安全用电。工厂生产过程中安全用电常识。工厂企业安全用电常识。
工厂用电安全Tag内容描述:<p>1、工厂安全用电常识,前言,电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能源,在生活中也不可缺少。但是不懂得安全用电知识就容易造成触电身亡、电气火灾、电器损坏等意外事故,所以, “安全用电,性命攸关”。,目录,一、安全用电须知 二、安全用电与预防措施 三、如何应急处置触电事故 四、发生电气火灾怎么办 五、作业场所与工作环境的选择,1、基本电路构成,家庭用电,一、安全用电须知,工业用电,三种触电方式之一,双线触电,2、触电方式与电击机理,三种触电方式之二,单线触电,如果人站在绝缘的凳子上, 会发生单线触电吗?,三种触电方式之三,380V双线触电,触电机。</p><p>2、安全连着你我他 幸福生活靠大家,用电安全知识培训教程(企业工厂),东明县职业中专社会培训办公室 乔现中,认认真真、坚持原则出事是偶然的; 马马虎虎、粗心大意出事是必然的。,1.居家用电安全(宿舍) 2.办公室用电安全 3.工厂用电安全 4.节约用电,授课主要内容,电力是用途最广的能源,它可以燃亮灯泡或推动马达,但它也能导致重大灾害,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使用电力,方能达到安全效果。在设计及建造电力工程和安装设备时,最重要的工程因素就是要确保人体免受电力伤害。 在电力设备的维修保养方面更是首要考虑因素除了要防止发生触电外。</p><p>3、2016安全用电 培 训,安全用电,电的发现和使用,大大的促进了我们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万物都有其多面性,如果不当的使用会给我们生产造成破坏,给我们人生带来痛苦,本文针对企业工厂的员工,力求以通俗易懂的内容帮助您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触电的基本原理,一、触电是怎么回事?,人体是导体,人体触及带电体时,有电流通过人体,这就是触电。,电流很小!,没问题!,电流对人体的危险与哪些因素有关?,电流大小、通电时间长短、电流通过人体的部位,等等。 另外,有资料标明相同电压的交流电与直流电,交流电对人体危害更大。,人体。</p><p>4、第 8 章 工厂供电与安全用电 8.1 发电、输电概述 8.2 工厂供电 8.3安全用电 ,第 8 章工厂供电与安全用电,8.1发电、输电概述 一、电能的产生 电能是由发电厂生产的。发电厂一般建在燃料、水力丰富的地方,而和电能用户的距离一般又很远。为了降低输电线路的电能损耗和提高传输效率,由发电厂发出的电能,要经过升压变压器升压后,再经输电线路传输,这就是所谓的高压输电。电能经高压输电线路送到距用户较近的降压变电所,经降压后分配给用户应用。这样,就完成一个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的全过程。我们把连接发电厂和用户之间的环节。</p><p>5、安 全 用 电,在使用电能的过程中, 如果不注意电安全,可能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事故或电气设备的损坏,甚至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使国家财产遭受损失, 给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电能时,必须注意安全用电,以保证人身、设备、电力系统三方面的安全, 防止发生事故。 ,什么是电击?,-电流通过人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流对人体的效应: 电流的热效应、对体液或组织的分解作用、对神经的刺激作用,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伤: 烁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电伤在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一般无生命危。</p><p>6、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工厂生产过程中安全用电常识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 1 页 共 5 页工厂生产过程中安全用电常识1.电灯线不要过长,灯头离地面不应小于2米。灯头应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要拉来拉去以免损坏电线和灯头,造成触电事故。2.不要用湿手去摸灯口、开关和插座。更换灯泡时,先关闭开关,然后站在干燥绝缘物上换灯泡。开关、插座或用电器具损坏或外壳破损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未经修复不能使用。3.厂房内的电线不能乱拉电线和乱接电器设备,禁止使用多驳口和残旧的电线,以防触电,更不要利用一线。</p><p>7、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工厂企业安全用电常识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 1 页 共 5 页工厂企业安全用电常识1.电灯线不要过长,灯头离地面不应小于2米。灯头应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要拉来拉去以免损坏电线和灯头,造成触电事故。2.不要用湿手去摸灯口、开关和插座。更换灯泡时,先关闭开关,然后站在干燥绝缘物上换灯泡。开关、插座或用电器具损坏或外壳破损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未经修复不能使用。3.厂房内的电线不能乱拉电线和乱接电器设备,禁止使用多驳口和残旧的电线,以防触电,更不要利用一线一地方式接线。</p><p>8、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工厂安全用电常识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 1 页 共 5 页工厂安全用电常识1.电灯线不要过长,灯头离地面不应小于2米。灯头应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要拉来拉去以免损坏电线和灯头,造成触电事故。2.不要用湿手去摸灯口、开关和插座。更换灯泡时,先关闭开关,然后站在干燥绝缘物上换灯泡。开关、插座或用电器具损坏或外壳破损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未经修复不能使用。3.厂房内的电线不能乱拉电线和乱接电器设备,禁止使用多驳口和残旧的电线,以防触电,更不要利用一线一地方式接线用电。4.。</p><p>9、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工厂安全用电知识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 1 页 共 4 页工厂安全用电知识1.要想保证工厂用电的安全,座地扇、手电钻等移动式用电设备就一定要安装使用漏电保护开关。漏电保护开关要经常检查,每月试跳不少于一次,如有失灵立即更换。保险丝烧断或漏电保护开关跳闸后要查明原因,排除故障才可恢复送电。2.千万不要用铜线、铝线、铁线代替保险丝,空气开关损坏后立即更换,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大小一定要与用电容量相匹配,否则容易造成触电或电气火灾。3.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p><p>10、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车间用电安全知识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 1 页 共 5 页车间用电安全知识1)车间内的电气设备,不得随便乱动。任何人不准随意乱动电气设备和开关。2)自己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钮开关、插座、插头、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现象。3)非电工不准拆装、修理电器设备、发现破损的电线应及时与电工联系修理,不得带故障运行。4)在操作闸刀开关、磁力开关时,必须将盖盖好,以免在短路时发生电弧或熔丝熔断飞溅伤人。5)电气设备的外壳。</p><p>11、规章制度:________工厂安全用电规定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 1 页 共 7 页工厂安全用电规定为保障公司用电安全,杜绝发生触电死亡和火灾、燃爆事故,特制订如下安全规定:(1)从事电气作业中的特种作业人员应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在取得相应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2)电气作业人员在进行电气作业前应熟悉作业环境,并根据作业的类型和性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3)电工作业时,要按规定穿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绝缘手套、绝缘鞋。(4)当非电气作业。</p><p>12、工厂用电安全培训,讲诚信 求和合 树正气 懂感恩 勇创新,主讲人:XXX,电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能源,在生活中也不可缺少。但是不懂得安全用电知识就容易造成触电身亡、电气火灾、电器损坏等意外事故,所以, “安全。</p><p>13、2019安全用电培训 安全用电 电的发现和使用 大大的促进了我们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但是万物都有其多面性 如果不当的使用会给我们生产造成破坏 给我们人生带来痛苦 本文针对企业工厂的员工 力求以通俗易懂的内容帮助。</p><p>14、安全用电知识,电对人体的伤害,电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来自电流。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分为两种类型:电伤和电击.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局部伤害,如电灼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等。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工作造成的伤害。,安全用电知识,人体对电流反应一览表,结论:,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强,触电死亡越快,安全用电知识,安全用电知识,家用剩余电流动作保。</p><p>15、安全用电知识,电对人体的伤害,电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来自电流。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分为两种类型:电伤和电击.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局部伤害,如电灼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等。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工作造成的伤害。,安全用电知识,人体对电流反应一览表,结论:,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强,触电死亡越快,安全用电知识,安全用电知识,家用剩余电流动作保。</p><p>16、安全连着你我他 幸福生活靠大家,用电安全基础知识 培训教程,第一讲 电气安全基本知识,第二讲 触电事故的预防,第三讲 电气火灾预防,第四讲 安全用电常识,第一讲 电气安全基本知识,电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在工伤事故中,电气事故占的比例相当大。 技术先进的国家每发20亿度电才触电死亡1人,而我国每发1亿度电触电死亡就超过1人。 在全国工矿企事业单位因公死亡人数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