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地域的形成
1.结合实例分析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工业分散与工业联系。
工业地域的形成Tag内容描述:<p>1、2014年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学案4-2 工业地域的形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单项选择题广东省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建设全球重要的现代石化产业基地。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2011年3月正式获得国家核准,标志着广东沿海石化产业集群布局基本完成,形成了由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广州石化基地、茂(名)湛(江)石化基地组成的沿海大石化产业带。据此回答13题。1广东打造全球石化基地的主要。</p><p>2、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地理必修,4.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目标,掌握工业联系的原因及主要方式。理解工业聚集的主要原因和优点。掌握工业地域的类型及工业地域的形成,了解不同工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发展特点。理解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的主要原因、优点。了解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对工业地域联系的影响。,教学重点:解工业聚集的主要原因和优点理解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的主要原因、优点。难点:交通、通。</p><p>3、必修二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测验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读下面所给城市平面图,根据工业布局原理,正确的是( )A微电子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B纺织工业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微电子工业C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微电子工业纺织工业D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化学工业微电子工业2影响宝钢和鞍钢区位选择的共同因素是( )A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B劳动力资源充足C靠近消费市场 D科技力量雄厚3既污染空气,又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是 ( )A化工厂、炼油厂 B电镀厂、发电厂C发电厂、钢铁厂 D钢铁厂、皮革厂4以下关于工。</p><p>4、山东省高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举例和说明都属于应用层次,从课标要求来看,学生对这节知识的达成度应为应用。要求学生能用实例去说明工业地域是怎样形成和工业地域是如何发展的。 课标要求达到的效果是:在学习了工业集聚与分散的基础上,能够联系本地实际,分析本地某一工业区形成条件与发展方向。二、教材分析在工业这章内容中,本节内容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工业生产活动为什么会产生集聚或分散。</p><p>5、高中地理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导 学 案友情提示: 1.由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的进度并不一致,而且还要分析很多案例,同学们必须做好课前的先学预习,上课时才好心中有数。2.本节课学习时,划分成四个学习大组,每个大组的同学都要认真学习,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同时,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为一个学习小组。一、工业联系1、 概念2、 类型预习交流:工业联系主要有哪几种类型?请同学们用一分钟的时间回扣课本第62页第1-2自然段,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活动:“你跟我随” 要求:四位同学手拿写有纺纱织布印。</p><p>6、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1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第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2.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区位因素。3.了解主要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重点难点】1.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2.运用工业区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知识梳理】二、工业区位的选择1工业区位选择因素不断变化交通和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工业对原料、动力及劳动力数量。</p><p>7、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2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第1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案例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2了解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和优势,以及工业地域联系的主要形式。3理解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重点难点】1新工业在地域上趋向分散的原因。2不同工业地域的特点。【知识梳理】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1工业联系(1)工序上的联系:即。</p><p>8、首 页上一页下一页末 页 第四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传统 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首 页上一页下一页末 页 1工业联系和集聚;工业地域的形成。 2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首 页上一页下一页末 页 一、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联系 (1)生产联系:加工过程的工厂之间。 (2)空间联系:共同利用基础服务设施,共同 利用廉价劳动力等。 (3)信息联系:计算机联网等。 首 页上一页下一页末 页 2工业的集聚和分散 (1)工业集聚的优势:扩大总体______能力, 最终降低__________,提高利润,获得 ______效益。 (2)工业集聚 生产 生产成本 规模 专业化 首 页上一。</p><p>9、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探究技能专项提升真题重组集训 【考纲】 工业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发展特点。 【目标定位】 1.识记识记 :工业业集聚的意义义,传统传统 工业业和新 工业业的特点。2.理解:工业业集聚和工业业地域的形成,工业业 分散与工业业地域的联联系。3.应应用:运用工业业区位理论论分析 不同工业业区的区位条件。 第2讲讲 工业业地域的形成传统传统 工业业区 与新工业业区 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探究技能专项提升真题重组集训 一、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产产品 基础设础设 施 廉价的劳动劳动 力 引 起 生产产效。</p><p>10、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传统工 业区与新工 业区 1.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 2.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发展特点。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2)结果:形成 现象。 工业业集聚 2工业集聚的意义 (1)降低 ,提高 ,取得 。 (2)共用 ,节约 。 3工业地域 (1)形成: (2)分类 按形成:分为 的工业地域 和 的工业地域。 按性质:分为 的工业地域和 的工业地域。 生产产成本生产产效率和利润润 规规模效益 基础设础设 施生产产建设设投资资 发发展程度低 发发展程度高 自发发形成规规划建设设形成 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 区,就是在。</p><p>11、山东省高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单位:临沂市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举例和说明都属于应用层次,从课标要求来看,学生对这节知识的达成度应为应用。要求学生能用实例去说明工业地域是怎样形成和工业地域是如何发展的。 课标要求达到的效果是:在学习了工业集聚与分散的基础上,能够联系本地实际,分析本地某一工业区形成条件与发展方向。二、教材分析在工业这章内容中,本节内容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工业生产活动为什么会产生集聚。</p><p>12、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中水中学 张崇仕 教学目标 v掌握工业联系的原因及主要方式。 v理解工业聚集的主要原因和优点。 v掌握工业地域的类型及工业地域的形成,了 解不同工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发展特点。 v理解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的主要原因 、优点。 v了解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对工业地域联系 的影响。 v教学重点: 解工业聚集的主要原因和优点 理解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的主要原因、优点 。 v难点: v 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对工业地域联系的影响。 v课型: v 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v教学方法: v 启发是式谈话法、讲议。</p><p>13、,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钢集团”)的前身广州钢铁厂,是广东省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始建于1957年。到1979年,广钢建设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钢铁联合企业。1988年,广钢以其主体部分与香港粤海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创办了境内首家中外合资钢铁联合企业广州钢铁有限公司,引进了外资4800万美元,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加快了广钢这家国有老企业的发展。1990年,广钢钢。</p><p>14、吉林朝中 高中年级 地理学科教学案 第 十九 周 课时:第 三 课时(文科)课题第四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课堂类型复习上课时间2014 年 6 月 日学习目标1.熟记第三单元的基础知识点;2.能够熟练运用本章节知识点做对检测题学习重点熟记基本知识点学习难点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学习内容【复习第三单元的有些知识点】读“某地农业生产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农田甘蔗木糖醇滤泥蔗渣糖轧糖膳食纤维复合肥制酒活性炭市场纤维板造纸燃 料沼气池 (1)农业生产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因此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我国大力推行_________。</p><p>15、第 四 章 工 业 地 域 的 形 成 与 发 展 下 页 上 页 章末综合检测专题归纳整合知识网络构建 章末复习总结 第 四 章 工 业 地 域 的 形 成 与 发 展 下 页 上 页 章末综合检测专题归纳整合知识网络构建 知识网络构建 第 四 章 工 业 地 域 的 形 成 与 发 展 下 页 上 页 章末综合检测专题归纳整合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专题一专题一 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区位选择和评价,要用综合思维去分析,既要考 虑自然因素,又要考虑人文因素。自然因素如要有一 定数量的适合建筑的土地。但要更多考虑的是人文因 素,而人文因素要从经济效益、。</p><p>16、第五单元 5.7 工业地域的形成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明确工业联系的三种方式及其意义。2.掌握工业集聚与分散的优点。3.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能力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世界上许多“工业城”的形成过程,掌握其原理。德育目标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教学。</p><p>17、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学习目标: 1.掌握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原因。 2.理解工业聚集的主要原因和优点。 3.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类型及主要发展特点。 4.理解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的主要原因、 优点。 5.了解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对工业地域联系的影响。,学法指导:用10分钟独立、安静、快速 阅读课本第62-64页回答下列问题:,课堂小结,课堂测试,课后作业,1、工业的联系方式有哪些?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工业集聚? 工业集聚有什么有什么好处? 有哪两种情形的集聚?,3.阅读案例2完成p63页活动题?,4.工业地域是怎么形成的?按成因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