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编号:4981866]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学生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九年级化学上册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沪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Tag内容描述:<p>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3.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情感态度价值观:1.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2.通过“原子的发现和。</p><p>2、3-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原子的构成以及原子核内部的结构3. 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3.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2.通过“原子的发现和原子构。</p><p>3、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微粒的性质教材解读本节课是学生将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和微观结构初步联系起来的纽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形成对微观结构的想象,理解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是相互联系的。对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学习,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过程与方法运用微粒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以及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p><p>4、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4课时离子教材解读学生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本节课介绍的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就必须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点及与化学性质的关系,为后续教学作一个铺垫。因此,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2.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4.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p><p>5、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新人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p><p>6、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九年级化学上册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沪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p><p>7、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节基础知识 2、通过典型习题的讲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通过典型习题的讲解,培养学生。</p><p>8、第三章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2 过程与方法 1 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 用实验的手段认识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能提出假设 进行初步的探究 3 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p><p>9、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教学目标 1 知道分子 原子 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 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 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p><p>10、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教学目标 1 知道分子 原子 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 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 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p><p>11、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教学目标 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微粒不断运动 微粒之间有空隙 2 学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3 学会运用微粒的观点去想像和推理 教学重点 学。</p><p>12、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提出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基础上,对物质构成奥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故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巩固学生已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性质,使他们理解物质的可分性,即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构成,而分子可再分为原子,原子可再分为质子、中子、电子。另一方面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学习,为学生后续。</p><p>13、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课 题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课 型 互动课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物质由微粒构成的 微粒不断运动 2 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 能。</p><p>14、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分子 原子 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 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 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 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二 过程与方法 1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 2 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 以探究活动为主线 不断发。</p><p>15、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提出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基础上,对物质构成奥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故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巩固学生已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性质,使他们理解物质的可分性,即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构成,而分子可再分为原子,原子可再分为质子、中子、电子。另一方面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学习,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