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观赏植物学

《观赏植物学》总复习题。2、观赏植物学。根、茎、叶的总称。观赏植物学 1 沿阶草 科 百合科 属 沿阶草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 须根较粗 须根顶端或中部膨大成纺锤形肉质小块根 地下走茎细长 叶丛生 线形 先端渐尖 叶缘粗糙 墨绿色 革质 花葶从叶丛中抽也 有棱 顶生总状花。观赏植物学。观赏植物分类。

观赏植物学Tag内容描述:<p>1、观赏植物学总复习题一、术语解释细胞;原生质;同功器官;单轴分枝;子叶出土幼苗;单雌蕊;聚花果;组织;直根系;同源器官;须根系;单雌蕊;子房上位;叶互生;子叶留土幼苗;叶对生;.胚;聚合果;无限花序;合轴分枝;复雌蕊;假果;原生质体;种子;有限花序;真果;成熟组织;复雌蕊;分生组织;子房下位;自然分类法;双受精现象;叶序;花序;单叶;复叶。二、填空题1.典型的单叶具有 、 和 三部分,这样的叶又称 ;若缺少任何一个部分的叶则称为 。叶在枝条上的排列方式称叶序,观赏植物常见的叶序有 、 、 、 和 等五种。2.心。</p><p>2、观赏植物学作业校园植物物候调查蜡梅蜡梅科蜡梅属拉丁名Chimonanthus praecox 立地条件开花时间2.26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可达45m,常丛生,叶对生,近革质,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芽具多数覆瓦状鳞片。冬末先叶开花,花单生于年生枝条叶腋,浓香,有短柄及杯状花托,花被多片呈螺旋状排列,黄色,带蜡质,内轮带紫色条纹生活习性喜光、耐荫、耐寒、耐旱;怕风,忌水湿,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在粘土及盐碱地中生长不良;耐肥力强,不耐碱;耐修剪,发枝力强繁殖栽培嫁接繁殖为主,也可扦插、分株、播种繁殖园。</p><p>3、一、名词解释1、观赏植物:指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装饰、美化环境、改善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2、观赏植物学:系统研究观赏植物分类、习性、栽培、繁殖及应用的学科。3、营养器官:根、茎、叶的总称,是植物体的基本器官,吸收、制造、输送营养物质。4、气生根:凡露出地面,生长在空气中的根。5、节(node):枝条上着生叶的部位。6、节间(internode):相邻两节之间的部分。7、叶痕:落叶植物落叶后,在茎上留下的叶柄的痕迹。8、叶迹:叶痕中的斑点(维管束断离后的痕迹)。9、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片叶。10、复叶:一。</p><p>4、黄花夹竹桃,别 名:黄花状元竹、酒杯花。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25m,有乳汁。树冠开展。枝直立而光滑,丛生,嫩枝具棱,分枝力强。叶互生,花期长,自6月开始到10月陆续有花。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力不强,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可以露地栽植。 园林应用:观赏植物。用于公园、庭园绿化观赏。丛植或墙边种植。 分布范围:台湾、福建、云南、广西和广东。,紫藤,别 名:朱藤、招藤、招豆藤。 形态特征:落叶攀援缠绕性大藤本植物,干皮深灰色,不裂。嫩枝暗黄绿色密被柔毛,冬芽扁卵形,密被柔毛。一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p><p>5、观赏植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名称 观赏植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64(40/24)开课学期大二第一学期适用专业风景园林专业考核方式考查编写人员制定日期审核人员审核日期修订人员修订日期审核人员审核日期二、教学目的本课。</p><p>6、黄花夹竹桃,别名:黄花状元竹、酒杯花。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25m,有乳汁。树冠开展。枝直立而光滑,丛生,嫩枝具棱,分枝力强。叶互生,花期长,自6月开始到10月陆续有花。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力不强,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可以露地栽植。园林应用:观赏植物。用于公园、庭园绿化观赏。丛植或墙边种植。分布范围:台湾、福建、云南、广西和广东。,紫藤,别名:朱藤、招藤、招豆藤。形态特征。</p><p>7、第三章:观赏植物分类,第一节:植物分类学方法,植物学分类方法是以客观地反映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演化的分类方法,是一种自然分类的方法,掌握植物分类学方法,对正确识别植物,正确应用植物具有重要的意义。学好植物分类关键要掌握和理解以下的重要概念和方法。,、物种的概念,物种又称为“种”,它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关于种的概念,不同的学派之间的认识并不统一目前为多数人接受的概念是:“种”是在自然界中客观中存在的一。</p><p>8、试论 观赏植物学 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 观赏植物学实践教学教学资源职业能力 论文摘要 作为高职景区建设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观赏植物学 的教学以 就业为导向 根据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和。</p><p>9、第 1 页 共 4 页 浙浙 江江 理理 工工 大大 学学 2017 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 观赏植物学考试科目 观赏植物学 代码 代码 956 一 参考书一 参考书。</p><p>10、观赏植物学 课程中植物识别教学探讨 摘要从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触觉等诸多感官方面以及加强实践 实训教学方面入手 引导和要求学生在识别植物时应多方面 多层次 多渠道地加深对植物的识别记忆 归纳出有利于植物识别。</p><p>11、观赏植物学 1 沿阶草 科 百合科 属 沿阶草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 须根较粗 须根顶端或中部膨大成纺锤形肉质小块根 地下走茎细长 叶丛生 线形 先端渐尖 叶缘粗糙 墨绿色 革质 花葶从叶丛中抽也 有棱 顶生总状花。</p><p>12、,1,观赏植物学,.,2,绪论:第一节观赏植物概念,观赏植物学:系统研究观赏植物分类、习性、栽培、繁殖及应用的学科称为观赏植物学。观赏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装饰、美化环境、改善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观赏植物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观果、观株姿的植物,也包括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旅游区栽培应用和室内装饰用的植物。,.,3,园林树木:园林植物中的木本植物。,。</p><p>13、一 名词解释 1 观赏植物 指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适用于室内外装饰 美化环境 改善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 2 观赏植物学 系统研究观赏植物分类 习性 栽培 繁殖及应用的学科 3 营养器官 根 茎 叶的总称 是植物体的基本器官 吸收 制造 输送营养物质 4 气生根 凡露出地面 生长在空气中的根 5 节 node 枝条上着生叶的部位 6 节间 internode 相邻两节之间的部分 7 叶痕 落叶植。</p><p>14、1 观赏植物学观赏植物学 总复习题总复习题 一 术语解释一 术语解释 细胞 原生质 同功器官 单轴分枝 子叶出土幼苗 单雌蕊 聚花果 组织 直根系 同源器官 须根系 单雌蕊 子房上位 叶互生 子叶留土幼苗 叶对生 胚 聚合果 无限花序 合轴分枝 复雌蕊 假果 原生质体 种子 有限花序 真果 成熟组织 复 雌蕊 分生组织 子房下位 自然分类法 双受精现象 叶序 花序 单叶 复叶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p><p>15、茎通常是植物地上部分联系根和叶的营养器官,主要生理功能是支持和疏导作用,并兼有贮藏、合成、繁殖等功能。 茎与根的区别:有节与节间、节上有叶、叶腋和茎顶生芽。,一.茎的形态 (一) 茎和枝条 一) 茎:植物体上去掉叶和芽的轴状部分,一般为圆的,少有三角形和方形。 二) 枝条:着生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条。,(二) 长枝和短枝 长枝:节间显著伸长的枝条。 短枝:节间缩短的枝条。(花枝、果枝) 常见植物:银。</p><p>16、观赏植物学,绪论:第一节 观赏植物概念,观赏植物学:系统研究观赏植物分类、习性、栽培、繁殖及应用的学科称为观赏植物学。 观赏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装饰、美化环境、改善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 观赏植物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观果、观株姿的植物,也包括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旅游区栽培应用和室内装饰用的植物。,园林树木:园林植物中的木本植物。,花卉:狭义的花卉指具有。</p><p>17、观赏植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名称 观赏植物学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 64(40/24) 开课学期 大二第一学期 适用专业 风景园林专业 考核方式 考查 编写人员 制定日期 审核人员 审核日期 修订人员 修订日期 审核人员 审核日期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园林类专业的必修课,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 该课程是在正确理解观赏植物概念及其作用的基。</p>
【观赏植物学】相关PPT文档
《观赏植物学》PPT课件.ppt
《观赏植物学》PPT课件
《观赏植物学》第三章观赏植物分类
《观赏植物学》第一章绪论详解PPT课件
观赏植物学 第二章 茎.ppt
《观赏植物学》第一章绪论详解.ppt
【观赏植物学】相关DOC文档
《观赏植物学》总复习题.doc
观赏植物学作业——校园植物早春花期报告.doc
《观赏植物学》复习题.doc
二1《观赏植物学》教学大纲
2020年试论《观赏植物学》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论文.doc
《观赏植物学》课程中植物识别教学探讨.doc
观赏植物学 图文并茂.doc
《观赏植物学》复习题_文档.doc
《观赏植物学》总复习题
二1《观赏植物学》教学大纲汇总
《观赏植物学》复习题_文档
【观赏植物学】相关PDF文档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 956 观赏植物学 硕士招生考试大纲.pdf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