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编号:8346539]
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
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完成1~2题。 [注] 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大和六年(832)秋。[注] ①九日。 [注] ①本诗写于诗人遭贬之时。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赋得暮雨送李曹。A.首联直切诗题中的。暮雨。
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Tag内容描述:<p>1、板块组合滚动练12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秋雨夜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注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大和六年(832)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已经谢世。瓶:烤火用的烘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抹上了深。</p><p>2、板块组合滚动练13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双调】折桂令九日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注九日:即农历九月初九,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1下列对本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品的前三句,写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归雁。</p><p>3、板块组合滚动练11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再泛吴江王禹偁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晴山数点春。张翰精灵应笑我,绿袍依旧惹埃尘。注本诗写于诗人遭贬之时。张翰:吴郡人,西晋文学家。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大司马东曹掾。后见祸乱方兴,又因秋风起,以莼鲈之思为由,辞官归吴。绿袍:古代低级官员的官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既交代了被贬吴江、疾病缠身的写作背景,也照应了。</p><p>4、板块组合滚动练16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一个“里”字,既写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送别场面,低迷压抑。B颔联“重”“迟”二字用意精深。重,写细雨湿帆,帆湿而重;迟,则移情于鸟,鸟亦感怀伤别,迟迟不愿离去。C颔联不写离舟而写来帆,别具匠心,暗示。</p><p>5、板块组合滚动练17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幽居张咏落花时节掩关初,请绝江城旧酒徒。满屋烟霞春睡足,一溪风雨夜灯孤。易中有象闲消息,身外无求免叹吁。多谢岩僧频见访,欲回流水又踟蹰。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落花时节”点明时间,“江城”点明居住的地点,加上“掩关”“绝酒徒”的行为,写出了诗人的生活,也表现了他的心态。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把不如意的经历比作来袭的风雨,虽只有孤灯相伴,但并不妨碍酣眠,他相信酣眠醒来必是满。</p><p>6、板块组合滚动练14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扑蝴蝶赵师侠清和时候,薰风来小院。琅玕脱箨,方塘荷翠飐。柳丝轻度流莺,画栋低飞乳燕。园林绿阴初遍。景何限。轻纱细葛,纶巾和羽扇。披襟散发,心清尘不染。一杯洗涤无馀,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注琅玕:翠竹的美称。箨: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以景物描写为主,薰风来院,琅玕脱箨,方塘荷翠,清新雅致又不乏生机。B下片以抒情为主,“纶巾和羽扇”化用典故,。</p><p>7、板块组合滚动练15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古意诗(南朝)沈约挟瑟丛台下,徙倚爱容光。伫立日已暮,戚戚苦人肠。露葵已堪摘,淇水未沾裳。锦衾无独暖,罗衣空自香。明月虽外照,宁知心内伤?注丛台:战国时赵王所筑,在邯郸城内,数台相连,故名。徙倚:徘徊。露葵:葵之别名,俗称滑菜。本草纲目载:“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运用白描手法,写一女子挟着瑟于丛台之下逡巡徘徊,顾影自怜,暮色四合时独自伫立,。</p>